1.
这里设计标示符号,目的是表达一种思路,并不是要最终设计出一套严谨或实用的符号标记方法。
2.
区分体由“母态”和“子态”构成。比如:在[“A”有“1”、“2”两种不能同时存在的状态]中。“A”是母态,写作:“|A”;“1”、“2”是子态,写作:“:1/2”。
母态和子态分别为“|A”和“:1/2”的区分体。写作:“|A:1/2”,或简写作:“A:1/2”。
(注:实际上母态本身包括了子态,那么完整的母态写法里本身就应该写有子态。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母态的完整写法应该是“|A:1/2”。如果只用“|A”作母态的标记符号,那么可以认为是“|A:1/2”的“再标记符号”,或者看作是“未标示子态的母态符号”。总之,这里的目的是展示一种思路,并不要求绝对严谨,理解就好。)
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分体的并行写法。比如“|A:1/2”和“|B:1/2”可并行写作:“|A:1/2\B:1/2”,或简化写作:“A:1/2\B:1/2”。
表示区分体具体状态的写法。比如 “|A:1/2”为状态“1”时,写作:“|A:1/2-1”, 或简化写作:“A:1/2-1”,在允许简写的情况下,还可简化写作:“A-1”。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分体具体状态的并行写法。比如“|A:1/2-1”和“|B:1/2-2”可并行写作:“|A:1/2-1\B:1/2-2”,或简化写作:“A:1/2-1\B:1/2-2”,在允许简写的情况下,还可简化写作:“|A-1\B-2”或“A-1\B-2”。
“?”的性质:“?”为整数;“?”大于或等于1;子态只有“?”时大于或等于2;
“?”的用法:比如:
“|A:?”:不确定“|A”有几个子态。
“|A:?-X”:不确定“|A”有几个子态。但可以确定:“|A”存在一个为“A-X”的子态;“|A”的状态为“A-X”;“|A:?-X”可换算成“|A:X/?-X”。
“|A:1/2/3/?-1”: 可以确定:总态大于或等于4;“|A”的状态为“A-1”。
“|A:M/N/O/2<?”:可以确定:“?”大于2;“?”大于或等于3;总态大于或等于6。
“|A:1/2/3/3?<7-1”:总态大于或等于6;总态小于9;|A的状态为A-1。
假设颜色代码分别为:红-1,黄-2,白-3,黑-4,蓝-5。现有A、B两块石头。A石头有红、黄、白三种颜色,B石头有黑、蓝、白及其他不清楚的颜色。A石头当前的颜色为黄色,B石头当前的颜色为蓝色。用前面设想的标示方法,可标记为:“|A:1/2/3-2\B:4/5/3/?-5”。
3.
不管是高度概括性的,还是不可能进行分割的感知体点态,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性质标记。
4.
结语:设计好“性质结构标示方法”,再“设计出标示‘性质标记符号’关系与关联的符号”,就可以把人或动物的一切思维、感知、认知用标记符号描述出来。再结合“复杂化理解最简结构体”,就可以对最简结构体的各性质体进行状态标记和关系关联(对应状态),用以做“拟人或拟动物的认知思维”的“状态和关系的逻辑标示(编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