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八十六课‖例解古典诗词中的双关、离合技法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八十六课‖例解古典诗词中的双关、离合技法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4:48 被阅读0次

    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

    例解古典诗词中的双关、离合技法

    双关艺术技法

    双关,即一语双关,指在诗词创作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而形成表达上委婉、含蓄的效果。

    一、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子夜四时歌》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全篇质朴清新、细腻缠绵。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从而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2、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采用起兴手法,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和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形容少女听到歌声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终于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采用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十分贴切自然。

    3、隐语谐音双关

    南朝民歌《作蚕丝》

    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这是一位女子一往情深的爱情表白,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匹”,既是指布匹,也是寓指“匹配”、“匹偶”。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并不是在诗词中产生歧义,而是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另一曾意思或是根据诗韵挖掘更深入的语意。

    李商隐《乐游园》

    向晚适不意,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通过双关艺术手法,使诗句蕴含了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

    离合艺术技法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诗词要要处理好“离”与“合”的关系,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使诗意不沾不滞,一脉相连,丰姿绰约。

    一、合:紧合诗题、正面描写

    齐已《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这首诗可以说是紧“合”诗题,围绕着“早梅”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头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清新刚劲、鲜艳夺目的秋山近景,给人一神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诗歌描写由远到近,由下而上,层次感强,是正面描写的典范。

    二、离:对面落笔,侧面映衬

    杜甫《月夜》

    今夜郧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吞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诗的题目为《月夜》,作者人在长安,但不写长安月夜,却宕开一笔写郝州月夜。他关心的不是自己生死难料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处境的牵挂。透过诗人离题的笔法,更感受到其怀乡思亲之情。

    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属“相合歌辞”一类。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的“使君”的故事。它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这首诗以叙事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融为一体,有着完整的结构,首尾相接,一气呵成。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浓墨重彩,富丽有加;或水墨轻扫,微妙传神。诗中没有直接正面描写罗敷的美艳,而是以周围观者对她的美貌如何动人乃至勾魂摄魄的审美效应来烘染,表现出罗敷的动人形象,是侧面描写的样板,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不即不离、不沾不滞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夜读书之二

    风扫石阶蛙戏莲,云随月影过楼前。

    春秋史册知难学,晦朔图经岂易全。

    浩瀚文章常入梦,繁花桃李竟无缘。

    多情最是雌蚊子,遗我红包度暑天。

    2022.03.01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八十六课‖例解古典诗词中的双关、离合技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gd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