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第四章
这一部分就是启蒙运动了,我们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都有提到,我们先从表面开始,再一点点深入。
这一运动在西欧是遍地开花,英国的洛克(霍布斯也应该算在内)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德国的康德,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形成的背景可以猜想出来,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大西洋沿岸就成了新的贸易中心和港口枢纽。地区的整体的经济实力强了,会哺育到文化思想领域当中,这是很正常的事。同时,一批敢于冒险而成功的人成为了欧洲内部的新势力。他们的出现也对社会阶级形态产生了影响,该怎样晋升上流社会,需要新的思想作背书。
再来看看启蒙这两个字,这里的蒙是《易经》第四卦“蒙以养正”的蒙,直白来说就是当时的社会还处在一种蒙昧状态,具体一点可以往前拨一个世纪,那时贸易处在上升期,力量并不大,社会是处在一种不平等状态,折腾不了,老百姓也安于现状。到18世纪就不同了,新兴实力与旧有势力(贵族)都有着大体量,从这里可以看到,启蒙运动对于后续欧洲革命的意义,似乎是把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给激活了。
同时还有一个硬件上的条件需要提一下,就是当时纸张、印刷出版迅速普及,给了那些思想家发表言论的机会。没有这个也促成不了启蒙运动,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了春秋战国的那些游士们。靠着手中的竹简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求得一官半职。很多人都只会想到造纸术很伟大,很了不起,却不知道竹简的出现在当时也是意义重大,要知道早年的文字是刻在甲骨,或者铜鼎之上,就意味着当时认字的人只能是那些贵族,祭司阶层,底层人根本接触不到,竹简相对来说成本低,承载的信息量大。甚至可以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也与这些游士有很大的关系,至少他们是支持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