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是孩子学习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由于偏科,许多孩子常常无可奈何地输在考试的水平线下,这既让孩子本人备感烦恼,也让父母担心不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孩子偏科的主要原因并非他们的智力差,也不是他们在某一学科上没有天赋,而是他们的心要惰性在作怪,即他们对某一学科的错误认识形成的恶性循环。
家长都对孩子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发现孩子偏科便非常着急,一着急,采取的方法更会适得其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兴趣是有差异的,学习方面的兴趣也同样如此。有的孩子对理科感兴趣,有的则对文科感兴趣,有的可能喜欢其中的某一门。有的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功课能保持稳定,而有的孩子只有几分钟热度。所以,偏科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不要过于焦急。父母应善于发现、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稳定性上做些工作,切忌以自己的好恶来支配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1.鼓励孩子继续发挥强项。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潜能提供足够的发挥空同,使其强项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2.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给孩子这样一个心理暗示:“你一定能把这科学好,过去没学好是因为没重视它,只要你重视了,你一定能学好的。”比如我出孩子在最弱学科上的可取之处,哪怕是一两点进行鼓励,让孩子宠得“我竟然在这门最差的学科上也有过人之处”。通过整扬,慢慢使他产生驾般的自我暗示:“我能学好这门学科。”
3.引导孩子找出偏科的原因。如果父母有能力,可以把孩子的试卷拿边来,研究一下丢分的地方,并进行汇总,帮孩子找出薄弱环节。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因为找薄弱环节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请任课老师帮忙,或找孩子比较信任的亲发帮忙。
4.将孩子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弱项中。父母可以通读一下孩子不喜爱科目的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内容,如把报纸、杂志、电视、期刊中相关的东西拿给孩子看,培养他的兴趣,言语中也与他沟通,让他感觉学有所用。关键是让他感到学习不喜欢的科目也很“有劲”,他的学习主动性就强了。
5.培养孩子挑战困难的决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学习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学习必须要有恒心,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自己数学学得不好很伤心,但他并没有气馁,在两年的时间里做了上万道数学题,并且开始选恋上了数学,成为一名数学家;爱迪生并没有因为在别人看来是要智而地弃人生的追求,而是孜孜不倦地努力,为人类留下了1000多项发明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