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转学意味着我们再不能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但是我们仍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微笑、学习感恩。
这张照片是今年上学期开学时,我给亦晨在教室里拍的,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小红包,小家伙开心的不得了。而这个学期她将转到其他学校,我也是前两天刚得知这个消息。说实话,跟孩子们相处这里面下来,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说不舍得都是骗人的。
早自习的时候,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室。王鑫在教室门口记录着体温,我在门口负责测量。每一个来到教室门口的孩子都会同我打声招呼,只不过早自习铃声响起了也没看到张亦晨过来,她的座位空空如也。孩子们估计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我叫停了大家早读的声音。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们,当大家得知亦晨转学的消息后,神情也似乎变得不一样了,教室里安安静静。最后,我提议孩子们写几句真心话送给亦晨,后来还特意从郭鸿依那里借来了一个笔记本,方便把孩子们所写的信件放在一块儿。
亦晨和大家相处了四年,今年是第五个年头,她的不辞而别让孩子们都特别伤心,尤其是她在班里人缘又特别好。
这是吴洵逸写给亦晨的信:你在新的学校,饭菜合口味吗?多么朴实、多么纯真、多么可贵的友谊啊!
这是李思羽写的:张亦晨,你如果在新学校被欺负了,请告诉我们,我们为你撑腰。多么令人感动的话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孩子们之间的深厚情感我想只有家人之间才会如此吧。
“你在那里肯定很陌生吧,一定会很紧张吧,你在那里的饭菜合不合胃口?在那一定要减肥,不然会变胖的……” 你能想到这是五年级的孩子所写的吗?她们并非不会写,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得教她们用心去感受,一个情感丰富的孩子、懂的感恩和生活的孩子,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
还有好多好多写给亦晨的话,我在这里就不说了。本来打算今天将这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亦晨,顺便去家里看看小家伙在新学校是否还习惯。可后来因为家里有事,只能明天晚上再去了。
番外:
1.每天的数学课都有一个“课前五分钟”,这实际上是我让孩子们头一天在家里预习第二天的内容然后随机抽取一个孩子上台讲解。一来可以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二来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何乐而不为呢?今天的“小老师”是黄暖懿,这其实是我特意安排的,因为孩子们这么多年来估计都没有这样尝试过,一般来讲都是老师讲的多一点,所以让黄暖懿第一天讲解,可以给后面的孩子提供一定的方向。
2.和上个学期相比,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轮流当科代表。按照学号,两个孩子为一组,当一周的科代表,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收发作业、还得每天来一趟我的办公室。如此,这一周的科代表便是陈琴和邓家怡了。午饭后,两人相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今天的小数乘整数都听懂了吗?”我笑着问到
“听懂了啊,我觉得挺简单的。说完两人各自举了一个例题,现场口算”
听到她们如此自信的表现,我给两个孩子每人奖励了一个尚学币,相信她们明天还会来办公室找我的。
3.新的学期,虽说不当班主任了,但“老李小卖铺”依然正常“营业”
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也都会来看一看、买一买,手上的“尚学币”就会显得有价值。
排队中购买手表
后记: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别离是人生中必修的一堂课,哪怕小孩子也不例外,或许这便是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