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作者: 链媒介Linkmj知乎运营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09:15 被阅读0次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如果说起上海,大家的脑海里可能想到的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往来不息的车水马龙,十里洋场的浮华和绚丽环绕......上海是人们心中的繁华商业之都,也是时尚的代名词。

却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更是文艺之都,当你尝试着拐到边上的小巷,就会立马从繁华走入幽静,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

金秋的九月是上海最美的时光,而我则一直在等待它的到来~去看看上海的文艺范

交通:上海地铁很方便,而且刷手机就可以开卡支付,一般市内的景点都可以直达。

住宿:上海除了一线的江景酒店,其实也有很多别开生面的民宿。

住多多 A p p上订一间法租界或者外滩的民宿,看上海的姜峰夜景,想想就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

住多多上有很多老上海的民宿,比如这间清新调调温暖两居室+露天大院子

位于上海法租界的房子,还有一个特别好看的小院子,非常适合几个人一起住。

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 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 住多多搜索“清新调调”即可预订

上海旅游路线攻略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坐在露天的咖啡座喝一杯咖啡,行走在树影斑驳的思南路体会历史的气息和淡淡的怀旧感.....

思南路是一条隐藏在繁华商业街背后的幽静小马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泰康路,是1949年前的法租界,原名为马斯南路,得名于20世纪初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南。

清晨,我来到幽静的思南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在窸窣作响,他们遮掩着道路两旁静谧、私密、姿态各异的老洋房,随着城市的历史进程,守护着一代代上海人的生活,迎接着现代生活的轰隆到来,讲述着这条路在岁月长河里背负的人来人往....

没走几步就听见了从老式留声机里淌出白光的《如果没有你》,一下将我的思绪带回了80年代,想起了《上海滩》里的兄弟情、百乐门舞厅的唱机、弄堂里鞋匠铺的月份牌....一曲放罢,又传来了上海口音的电台节目,悠长绵绵的声音好像在说上海的古典气质从未离去~

声音来自于仅有几十平米大的一家小店,进入店内,乳黄色的台灯,老式电话,甚至还有以前的电报机,林林总总的桌椅,旧时代的画报,这些成堆的老物件让屋子里散发出别样的生机。

接着走下去,如果看见了像是藏经阁一样的建筑,那就是思南书局了。看见书局的第一眼感觉透露着古色古香的气质,窗明几净,恰逢正午时光,光线充足,把书局照的通透~

书店的门口酒红色的拱廊,让人感到书店的开放和自由,极目远眺,使书局呈现出一种极美景致,让书局看似平静时不停跳动~

思南书局有四层,其中一层像是用书架打造的迷宫一般,它的含义是人类一旦有了知识的光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安身的角落

历史学家大卫阿米蒂奇曾说:我最喜欢的书店有两个,一个是伦敦的书评书店,另一个就是这里。思南书局是一个献给人的礼物,在这里可以通过和过去对话发现自我,也可以和未来对话激发创造力

思南路把每一个来往于它的人都写进了自己的身体里,不论是他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还是细细碎碎的家长里短~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就是思南路81号的住客,在这里,他开设的文学“沙龙”成为当时沪上文人“趋之若鹜”的集聚地。而沙龙上常常出现的人是徐志摩和郁达夫,这两个中国最会写情书的人曾在这里留下多封情意绵绵的信~

陆小曼&徐志摩婚纱照

“小曼,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今晚再不好好地给你写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徐志摩

王印霞&郁达夫

“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郁达夫

或许是上海的法国浪漫气息感染了两位文豪写下了如此动人的篇章,这些文字在现在看来依旧热的滚烫,让人惊叹

离开故居,仿佛自己也被浸染一般,那些经过雕琢的精致门窗,那些被绿色装饰的墙壁,和被碎石镶嵌的墙面,无一不透着一股优雅感伤

来到思南路的71号(73号也是周公馆),就看见了大名鼎鼎的周公馆,看见周公馆就回想起了总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周公馆是免费参观的,门口有个取票机,只需要刷指纹即可取票。走进公馆时,略有些昏暗的灯光打在地板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似乎还能看见周总理在废寝忘食地伏案工作......

介绍牌上写道,房间里面放有一个箱子,总理已经用了28年了,所有进来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问一句:箱子呢?其实箱子放在床头的矮柜上面,但是由于屋内的光线非常暗,所以大家第一眼都没有看见

在办公桌旁的衣架上挂着总理的衣服,总理非常俭朴,只有一些布衣和布鞋,仅有的一套西装都是接见客人时才会穿

思南路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从砖瓦,楼梯,树木,甚至是路灯,没有哗众取宠的神来之笔,有的只是每一个让人“服服帖帖”的细节

在这里,这些整齐划一褐色老洋房是拥有生命的,它在喃喃讲述着这条街和这些人的过往与未来.....一路品味建筑与梧桐树交织的风景,参观名人故居,在闲庭信步中领略不一样的上海风情

阳光明媚的下午,顺着习习的凉风,一路把我推到田子坊,田子坊来自于画家黄永玉给这旧弄堂气的雅号,这里保留了六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居民区,同时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

扑面而来的上海老弄堂的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厚重,转角的自行车,上海老冰棍的叫卖声,房顶老虎天窗与细细的红瓦.....

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映入我的眼帘。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画廊,家具摆设到手工艺品,还有众多的创意公司,这里可谓是应有尽有,满目都是堆积的情怀和新潮,紧凑又不失温馨

不时抬头向上看,有大裤衩子、大汗衫子....悬挂在你的头顶上,感叹一声“哦!这里不仅有商人,还有着一群久居于此的居民”,问及一位阿婆得知,她的孩子在这里成长起来,每天在街口摆个摊头,尽管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活的琐碎,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这些建筑却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继续深入,再过几个转角时,发现这里有贵州山民做的刺绣,有南美风情的野性首饰店,;有沁人心脾的上海女人雪花膏,嗲到骨子里的老唱片和开叉高高领的精致旗袍店;有异域风情的咖啡小店和酒吧,个性十足的文具店和茶叶铺让我眼花缭乱

闲来无事,还可以坐在街头的咖啡馆,看来来往往的人,有拍婚纱照的新人,有窃窃私语的外国人,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多数老墙上都有新涂鸦的作品,色彩鲜艳让人心态放松,感觉就是一处“百无顾忌”的自由天堂。

逛完田子坊不觉已经天黑,把田子坊显得更美了,有的人会感叹于小资气息,也有人会关注市井文化,但它更像一个风韵犹存的妇人,一面固执于光鲜貌美的少女时代,却又不因岁月变迁的痕迹而倍感困顿。一手紧握过去,一手连结着现在,而眼中憧憬着未来.....

上海,是一座怀旧的城市,走走逛逛恍若隔世。

泛黄的老电影海报,被岁月封尘的邮筒,十里洋场所特有的西式小洋楼,隐约而来的是一份梦幻般的情调;深灰色的砖墙、沧桑尽显的藤蔓、沐浴在夕阳的欧式阳台、记忆斑驳的铸铁栏杆,仿佛所有的印象都沉浸在一种怀旧的意象中。

相关文章

  •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如果说起上海,大家的脑海里可能想到的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往来不息的车水马龙,十里洋场的...

  • 散文集

    Jason 、Yang 还记得那些年我的文艺范吗?我不曾弃医从文,也不曾弃别红尘遁入空门…我已经很久很久,久到...

  • 我的梦

    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文艺的青年,不曾做过青春期懵懂的傻事,不曾因为浪漫而文艺范,也不曾因为青春而张扬风采,有的只...

  • 20190501老肖的文艺范

    五一三四天假期,我俩窝在柳州市,每天睡到自然醒,饿了一起出去市中心各种小吃买买买。 晚上路过一家餐厅的时候有一地板...

  • 不曾离去

    娇嫩的草儿 软绵绵的沐浴阳光 懒洋洋的小榆树 轻轻眯缝着眼帘 坚硬的石桌边缘 深深浅浅显出岁月 如歌的痕迹 被娇小...

  • 不曾离去

    东京,巴黎,上海,伦敦,纽约 原以为我们天各一方 不会再有联系 却不曾预料到 你总会在任何我想念的时候出现 不论我...

  • 不曾离去

    很久没有打开简书,是因为能分享己见的朋友都在身边,故没必要在软件里又码一遍。 这两年,高密度的学习任务让我不想把多...

  • 不曾离去

    咿呀学语时抱过的那只黄猫 一直在那里 守在我身边,不曾离去 温柔的眼神,暖暖的身体 儿时厕所里那面可笑的镜子 一直...

  • 【228】别了,新华别墅

    OliverWorlds File 228 坐落在上海西面的新华路是一条标准的文艺范的老马路了,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

  • 开始

    在找OmniGraffle教程的时候跳到这个网站,初以为是极客社区。 不曾想是文艺范。文艺一词曾在前两年在国内「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上海的文艺范从不曾离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ju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