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
价值投资的概念早就是非常清楚的东西。但入门也是真的难。如果好朋友采用的某种打法恰逢风口,一年翻了15倍,一个人对自己说“别羡慕,他的打法我学不来,我追求的是持续盈利+可控低风险”,那他还不是真的懂。因为真的懂了,不需要这么做自己思想工作,而是为对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看低自己的投资成绩,因为他知道自己最value的东西是什么。价值投资只不过是众多打法中的一种,适合某类性格的投资者,倒也不必太神话。但对于真正追求这种心境的人来说,不光前期要做大量阅读,不断去揣摩各种统计数据背后的原因、个体的命运,后期也要不断实战验证,使得自己能够进入正循环。最怕牛市要求最大限度享受满仓收益,熊市要求最大限度享受空仓安全,震荡市要求最大限度享受牛股独立行情,这可真的没解。投资总是没有完美模型和答案,必须想清楚舍弃什么,才能真正得到另一部分。什么都不想舍弃的人,最后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
价值投资寻求安全边际,但很多时候安全边际不容易得到。成长股投资追求企业质地,但代价常常是价格很贵。成长股投资要求更加深度的研究。目前我有这么多困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在学生阶段没有好好实习,浪费了很多试错的机会。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哭哭😭)。但好处也有,我没有在漫长的琐碎打杂中浪费时间,在学生阶段我通过科研收获了很多有益的训练。我当时选择科研的主要原因是:进市场,市场稂莠不齐,很难说自己能不能碰到名师。但是进学术圈先训练着,碰到的老师大概率都是大牛(本科学校还行),所以首先把自己的研究能力搞上去,思维的严密性之后是可以迁移的。
-
在追求高赔率阶段,也可以定量地拆解自己的目标,然后以此筛选自己的股票池。比如要求3年翻一倍,那么年化复利得达到25%,要么是估值的提高(如ROE上移引起,或者市场景气),要么是每股收益的复合增速25%,总之都是有迹可循的。
-
在职业的初期,基本功就是分析清楚公司价值的能力。这需要反复实战,不断反思、迭代,进而提高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分析公司就像是刷题,刷得越多你就越nb,越容易在期末考拿A。而多看书就像是参加讨论课、习题课,可以从外部视角提供反思的途径。总体来说,投资学习都是没有捷径,因此也是最公平的事情,花的时间多,肯吃苦,再加上一定的智慧和悟性,就能成为大神。就职业初期的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料不可得,消息不可得,而是心态上的懒惰,以至于随波逐流(尤其是跟着大V做投资),而不是彻底地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具备识别金子的能力。越早从这个问题中脱身,就能越早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离财务自由就更近了。
-
另外,定性、定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准确的定量可以提供短期的保护,准确的定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收益,甚至是超额收益。
-
心理建设是没办法逃避、加速的。攀比心、暴富心态、贪婪浮躁、患得患失、骄傲自满、研究浮于表面,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打磨自己,把这些内容作为日常反思,苟日新日日新。建议每天保留1小时的散步时间,一边散步一边反思(注意:散步时环境一定要安全、幽静,适合反思)。
-
股票投资的策略大家都已经很明白了,像成长加仓、逆向投资、价值中枢、产业趋势,业界都已经玩得很明白了。另外,系统性风险错杀、突发事件错杀,这些套路机构也都玩得很熟练了。大家看的是同样的书,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如何才能胜出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大方向是不要想着通过差异化实现超额收益(概率太小)。从数学上说,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市场有这么多投资者,早就已经实现了。从直觉上看,更加合理、可行的就是多刷题,像学生时代一样,把基本功练好,每一道题都不放过,要拼尽全力去弄清楚,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基础、基础、还是基础!一定要重视基础!
-
对于经营业绩的改善也有短中长的考量,比如有些公司目前提出降低费用改善利润,这个是短期的前景,特点是能否实现取决于管理效率,如果做不到得及时止损。这种改善属于非商业逻辑改善的类型,也无法去验证,只能买入并在心里期盼明天会更好,但实际上能不能成根本不是自己能判断的事情,买入实际上等于盲目相信管理层。这种类型的投资其实风险很大,想参与可以,但一定要注意仓位。相同原理其他变形的案例也是如此。
-
书中举2008年10月股市见底,2009年9月半年报经济见底的例子,来说明股市的预期是先行的。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是材料已经在那儿了,只是我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去分析。根本的问题是我自己没办法从有效的视角看待问题。这需要我加强阅读与思考,提高自己问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事物本质的能力。
-
以前我很喜欢FL的文章,因为他的收益率很传奇,所以我觉得读他的文章可以领悟投资的终极奥义。但现在发现,他的行文往往自创概念,诸如“守正出奇”,其实到底什么是“守正”,什么是“出奇”,都没有很好的定义,很多新入行的人都只是按着自己心里希望的意思在解读,可能距离他心里的想法相去甚远。这样的文章不是说没有价值,而是歧义太大,作者本来就没有好好讲清楚的意思,任由读者在那儿猜,因而在起步期是不值得读的。但在读了很多很多文章,然后实战上也有点经验后,倒是可以看看他的文章。但意义不大了。
-
研报的用法不应该是参考结论,而是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就去研报里面翻翻。换句话说,研报的结论最多是看一眼,如果是特别优秀的逻辑再仔细去思考,一般情况下就不用太在意了。
-
炒股不要追求故事性。不要羡慕一些传奇人物,一会儿破产了,一会儿又暴富,一会儿又亏到怀疑人生。自己持续赚钱的方法是缺了点儿故事性,不顾我觉得还是看看别人的故事就好,自己稳稳当当享受复利比什么都强。
- 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唯一取决于每股收益,这可能是股市的第一性原理。在下图中,每种颜色的实现、虚线在终点几乎都交汇在一起,在过程中偶有偏离。这足以说明:长期来看,市值完完全全取决于公司能够创造的归母净利润。(统计样本已删除银行) 长期来看,市值完完全全取决于公司能够创造的归母净利润
-
做投资还是要踏实,像郭靖一样,一招一式地练好,傻傻憨憨、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看得懂、有把握的,日复一日地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要严肃地从事投资行业,首先要学会不亏钱,然后在不亏钱的基础上赚钱,而不是满脑子十倍股。
2021年8月11日
开始看案例分析部分了。
-
东方雨虹的分析非常好。尤其是2017年10月这篇。提问人有明显的乐观倾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看了苍蝇拍的点评后),明显能够感受到提问者主观上期望东方雨虹2018年高增速。这种期望不是建立在数据、商业逻辑的基础上,而是拍脑袋。这就更加启示我:分析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写下来,尤其是逻辑链,好的分析是可以构建地很清楚的。很多时候自己都是泛泛地想,只有动笔写了才意识到思路上的问题。
-
三聚环保的分析也同样精辟, 尤其是对自我诚实上,这是我做的非常不够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投资生涯中能够破除
而我诚恳地回答自己,我没那么懂,也没那么大把握,所以与这段好运交易说再见也就没什么纠结的了。
2021年8月13日
-
作者非常重视过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判断未来是保持趋势还是均值回归
-
他多次把PE、PB结合经营的稳定性、前景进行讨论。PB、PE是数据,背后是无数人的逻辑投票得到的数据汇总,但是作者却反向解读这些投票,把数据和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看,让人更加感性地理解估值,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我也要多多尝试
-
美盈森的分析比较一般,但是拓斯达的分析就惊艳到我了。制造业下游分散会导致费用高企,下游几个大厂虽然议价权弱,但突破认证后会迅速起量,精彩!从介绍资料里没看到“第一、唯一”,作为新股前景不明朗,不宜过早下结论,精彩!
-
下面这段关于预测的说法,特别精彩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会让你失望,因为精确预测当年或者未来一年的业绩,从来就不是我的强项,也不是我获胜的重点。不是说我没试过,是试过后发现确实现实世界的变量条件太多,很难把握。客观上利润指标也很容易用会计手段操纵。我也关注过其他几个财务专业能力和业务研究比我深的朋友,其精确预测业绩一样经常偏离,有时偏离还很大,说明这是条难走的路。就像我所说的,投资老手自以为能力高反而更容易死在难生意里。
相对容易的是找生意变量比较少、确定性更高的标的,并且在其长期前景坚固而短、中期负面逻辑充分展开的时候参与。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如果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nb,能够精确预测未来,这是非常愚蠢的。经济学家预测不了,分析师也预测不了,大家都预测不了。之前在研究春秋航空的时候,我统计了2020年所有我看得到的研报对春秋航空营收、净利润的预测偏离度,结果如下
营收的预测逐渐收敛且相对准确 净利润的预测毫无准确性可言
大家知道,一般上市公司是会和分析师交流今年的营收情况的,有些甚至会和大卖方、大买方联手管理营收预期。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营收的预测越到年终越准确。相比之下,净利润的预测偏差十万八千里,即便到了年终,也还是波动很大,偏离个20%实在是太正常了,可以说毫无精度可言。但恰恰是这些人,掌握了金融界最前沿的动态和资源,起早贪黑工作强度极高,连他们都系统性地预测失败了,我们把自己的投资业绩建立在精确预测的基础上,岂不是离失败又近了一步?
2021年8月14日
-
特斯拉、宁德时代,这些例子都能够说明,要积极拥抱新的事物,但又不可以鲁莽
-
作者特别擅长从财报上找数据验证,比如讲均胜电子的过程中,他就说
这么好的业务为什么从财务上看不出技术含量和壁垒?平均毛利率...净利率...同样的汽车配件业务,我们看到做汽车玻璃和汽车防震或者内饰件的公司,可以达到30%或40%以上......
特别善于思考,而且提的问题也都很在点上
-
作者把杜邦分析那一套用到了极致,同样一套方法,他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
-
水晶苍蝇拍在分析的时候确实只用了频率不高的中长期信息,很多科技类的、依靠高频跟踪的股票他都避开了。为什么他的业绩还能这么好?
-
买入一家公司,一定要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是买商业逻辑,还是在赌非商业的(如管理层持续优秀、锂煤炭钢铁价格均值回归)。
-
研究大佬案例的意义不是看他怎么分析的,因为这个东西很难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培养。有意义的是看他分析的维度是什么,在分析中涉及到哪些指标在什么层面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投资思想。
-
估值的高低是表象,核心是其背后的假设是什么,以及最终是被证实还是证伪
-
他在分析的时候,非常注重历史演变,以及历史规律体现出的商业特性。类比来看,我在分析满帮的时候,应该自己讲讲滴滴、美团、淘宝这些平台是如何发展的
第一遍大体结束了,从278页开始的案例都没有读,因为前面已经读了大量的案例,再往后边际效益很低。我的想法是:先把他框架性的书读了,然后再回过头来读这些案例,当做习题来做。读一个案例,就看看他是怎么分析思考的,用了框架中的哪些维度。通过这个方式强化练习,熟悉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