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呕心沥血凭借高超而又精湛的绘画技术,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反映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民族风情的风俗画,是一幅名垂千史、闻名海外的神画,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整幅画卷5米多长,幅宽2米多,画师张择端以大手笔和精细的手法相结合,运用“散点透视法”将士、农、工、商、医、卜、僧、道、妇女、儿童等人物及牛、驴、骆驼等牲畜,还有城楼、汴河、桥梁、货船、街道街铺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景象绘画得惟妙惟肖,将北宋都城人烟市井生活展示的淋漓尽致。与其说它是一幅画,不如说它就是一部记载北宋都城老百姓真实生活的纪录大片“东京梦华录”。
《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画中各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店铺林立:有各大酒楼(其中正店就有72家,脚店则不计其数)、医药铺、铁铺、布匹丝绸铺、茶饮子店——有点像我们现在大街小巷里开的“奶茶店”等,更有意思的是画中还出现一位手端餐碗似是送餐的小哥,据说当时还有划船或马车送货上门的,这说明外卖在北宋时期就有了;画中还可见船运码头、城楼、达官贵人的官府楼阁等。
画中繁华景象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北宋落寞前的危机迹象:(1)入城城楼无官兵驻守,骆驼商人进出自由,泄露了当朝不重视军事防守,使得敌国有机可乘。(2)望火楼消防重地亦无执勤岗哨,可在望火楼外的饭铺却见三三两两人员闲谈喝酒,说明行政管理涣散。(3)汴河虹桥下,有一艘货船欲通过,可船帆都还没收,有几个船员还站在货堆上,大难临头却不自知;说明河道航行管理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提前予警航标等等。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堪称为一幅名垂千史的名画,源自于它具有收藏的历史价值:通过它可以解读北宋的民风习俗,当朝朝政统治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等。通过此画,让我们可以了解到画师张择端精湛的绘画手法及坦荡浩然的凌然之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