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了一个射艺公开课,虽然不懂什么是射艺,但一下子勾起了许多儿时的梦。
少时我和弟弟们总是拿着自制的弓箭,你追我赶地在村子里跑,在麦田里滚,那弓就是找一枝枣木枝,一头拴好了线,线是妈妈用来纳鞋底的,然后将枣枝弯成了弧形,再把另一端拴好线绳,这样弓就做成了,箭就是用高梁杆做成,细长而且无伤害性,弓斜背在肩上,腰间带上一把箭,立马成了大侠,威风极了。
听到这样的课程,还是比较愿意去了解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呢。
按时到了茶密学堂,地处长春净月的幽静之处,一到这里,就有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把衣物放在更衣室的衣柜中,然后轻身进入到学堂的——射圃,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词语,应该是射艺的培养地的意思吧。射圃正中四个字“正射必中”,中有七个箭靶,右有“发而不中”四字,左有“反求诸己”四字。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授课老师先让大家感受一下射艺的礼仪部分,在振奋人心的音乐声中,一浑厚的男声响起,那是发自丹田的声音,带着穿透力,在震撼身心的声音中传出开礼。一位着汉服的女士双手执旗,缓慢走向箭靶,然后将旗帜插好,再缓步退回原位。浑厚男声再次在空中响起,主射手执礼后,缓步进入到场内,在离靶三米处站立,凝神,执弓,搭箭,射出而中,然后几支都一一中的,一阵掌声响起。主射手退回向观者执拱手礼,大家也跟着回礼。浑厚男声又一次响起,两位射手互相执礼后,缓步到场中,站定后也是同样射出五箭,再缓步退到观者前,执礼,观众回礼。再两位射手走同样的过场。最后,两位收箭。浑厚男声一句:礼成。就完成了礼仪展示部分。
在快节奏的当代,能够专心以礼,正心以射,缓而有力,的确给人一种震撼力。
随后大家移到讲堂内,人手一份王阳明的《观德亭记》,粗读一遍就给我许多启示,让我对射艺之用有了些许了解。
古人通过射箭这个活动去看一个人的德,而德由心而发,所以,射艺是修心之艺。一个人的心躁动,身体就会乱动,心飘忽则眼睛无法凝视,心中有亏心事的则气不提,做什么都不用心的时候,就会是怠慢状态,内心有傲气的,必然会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通过射艺的修炼,让自己的心端正,那么身体就端正了,心中有敬意了,表现出来就会是庄严,心平和则气顺,心专注则眼神就稳定了,内心通达了则万物一理有感而发,内心纯粹则恭敬谨慎,内心宏大则胜而不骄,败而馁。
学堂校长的发言更是精彩,她通过射艺体验到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在射箭中去观察自己的心念变化,通过动中的观察,把平时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射艺就有了摄心之用,所以,她才发心把射艺这项断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来,希望射艺能够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