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91996/be959b551527fc93.jpg)
前几天老戏骨张晨光在直播卖酒时被人说晚节不保,质疑他卖的假酒,他在直播间当场没忍住落泪。
张晨光是我从很小时候看电视就认识的演员,从艺30多年,演绎了那么多经典的角色,何苦会在意一个他不认识的,不了解他的观众随意不经过大脑的一句话呢?
再说他既然选择走入直播间,那么他就应该有预设:他面对的是无法控制的悠悠众口,应该有预设有些人的不友好会超出他的想象,这些他提前没有想过,可能会发生吗?
或许他即使知道,但他还是觉得被伤害了,原因只有一个,网友的话戳中了他的痛处“晚节不保”这一点恰恰是他很在意,或者他刻意想去避免的。
想当初苏轼和佛印一起参禅打坐,苏轼一再认为自己聪明耍各种小手段,佛印不可能没看出来。但无论苏轼做什么说什么,他依然对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原因是佛印处于更高的段位,他所有的波澜不惊背后都有一句话:“你怎么说我无所谓,我知道我自己是谁。”
而已经64岁的张晨光依然十分在意粉丝对他的看法,他或者依然在期望粉丝能够称呼他为偶像,当结果和他的预期不一致是,他显然很难绷住。
猫叔大胆的推论:“被鼓励、被看见是所有人的刚需”原因就在这里,无论职位高低,无论身份贵贱,每一个人都在意外界对他的认可和评价。
记得我当时在看《爸爸去哪儿时》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震撼:有一天王诗龄主动去牵天天的手时,被天天一把甩开。但王诗龄没有在意这些,她反而主动去关心天天: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没有休息好吗?
我感慨一个4岁孩子的安全感,她没有觉得天天甩开自己的手,是因为不喜欢自己,反而是想着天天现在心情不愉快,需要她的帮助。
这个事情如果换成一般人,或许早就远远的躲在角落自怨自艾地抱怨为什么天天不喜欢自己。
所以在意他人的眼光这件事,说到底是自己对自己是否认识清晰,是否足够的自尊自爱。
如果我们足够认同自己,足够爱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怎么样,那么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会动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你也不会祈求别人给我们好的评价来定义我们是否成功,那么我们就会波澜不惊,就如苏轼遇到的佛印一样。
但如果内在不够强大,对自己有怀疑,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有可能就让我们受伤不已。
台湾的情绪管理师金韵蓉老师说她和丈夫在相处的时候非常轻松,因为她没有留什么钩子给他,所以不会经常被他的线头勾到。金老师的话就是说她丈夫无论说什么,都不太容易轻易的激怒她。
在读乐嘉老师的《本色》这本书的时候里面关于自尊自爱,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自尊想象成一个容器,这个容器中注满了水(对自己的爱)就会待人不卑不亢,风度翩翩,恰到好处。
但如果这个容器中的水不够,就会试图在外在的世界拼命寻找认可,就会变得超级敏感,好比一个极度缺水的人,见到谁都想要一桶水,而如果别人只给了一杯,就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伤害。
所以越在意他人的看法,就是内在越匮乏,越敏感越容易受到伤害的,也是因为对自我的评价不够自信。
日本的小仓广所写的《阿德勒带队伍的12个关键法则》里引入了一个实验:两只猴子同时要通过按开关来获得食物。
其中一个猴子已经饿了三天三夜两眼充血,另外一只猴子并没有那么饿,它们两个同时操作开关以获得食物,就发现那只不饿的猴子闲庭信步,开关操作顺利,得到了很多食物。
而那只饿了三天三夜两眼充血的猴子,手忙脚乱,不断的出差错,越得不到实物越着急,越是焦急的操作,越不能成功。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也太常见,有时费尽心机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去期待从一件事情里来得到对自己的好的回馈,结果往往让人很失望。有一句话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你的期望可能就是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认可。
我在昨天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中考心态的文章,我想在这里是同样适用的。
如果把中考或者人生的大考试,定义为证明自己,让别人能够看到我、欣赏我、佩服我、很可能会失望,有可能就像那个两眼充血的猴子,越在意就越容易出错。
也或许成功了,但会发现别人的期待,赞扬和认可,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多,因为在别人的世界里,你没那么重要。
但如果定义为是通过这个考场来检验我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检验自己面对挑战的心态和能力,如果成功了,那很好;如果没那么成功,并不代表自己能力不行,继续努力就好,结果就完全不同。
一旦从这样的期待中跳脱出来,想象着只是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来提升和锻炼自己,没有什么是决定一生的,心态就会格外不同。
说到底高自尊就是对自己的爱丰满充盈,光彩照人,而低自尊是缺少对自己的爱,所以当我们足够爱自己,就不会那么在意他人的眼光。
但是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哪怕是养尊处优的杨绛先生也是在百岁之后才说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成长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这么多年的看书和学习,就是让我一步一步了解自己是谁,一步步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
所以从本质上提升自尊的途径,就是接纳自己、爱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用等他人来给我们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