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么多年,说有一定经验想必大家也不会嗤之以鼻,可是当我真正回头看看过往所学知识,我只能掩面而逃,因为昔日的脑中知识库里,简直一地鸡毛。曾经系统学到的知识不仅变得七零八落,更可悲的是几乎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上班这六年的时间,在一些工作淡季的时候,也抽空重新拾起了一些昔日所学。一方面是不甘心,不甘心努力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公司职员,平凡一生,还说自己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是有紧迫感,昔日的朋友、同学、亲人都在拼搏,我如何能偏安一隅。可是许多次我制定了科学完美的计划,十分紧凑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可悲的是我也用最短的时间一遍遍忘了我一遍遍学的东西。
我想了很久,似乎找到了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为了完成学习计划而完成,质量没有保证,这个我真是深有体会。想当年初、高中的时候,语文课和英语课最喜欢留一些抄古诗、抄单词、抄课文的作业。讲真,那些枯燥的东西真是抄着抄着就烦得不行,简直坐不住。这种时候我总是会戴上耳麦,复读机塞上磁带,一边听流行歌曲一边飞快地抄。没错,我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虽然作业写完了,但是一点儿收获没有——因为我写作业毫无质量,只过手笔、没有过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输入”,纯粹做无用功。
第二是学后不常复习,当时会的东东,很快就开始淡化、最终淡忘。就拿英语来说,离开大学校园后,我前后也买了很多学习英语的书,买了好几次学习英语的课。每次都下大力学一段时间,有时是背文章、句子,有时纯撸单词,有时则是听课,有时是刷剧,甚至有一阵子我想过要考翻译证,还买了两本大词典。可惜冲动劲一过,两本词典只能用来压书柜底了,就是这样反复了无数次,我的英语单词量常年在6级水平上晃悠——要知道我大二就已经考过了6级了。口语则是停留在哑巴时代,至于听力则是一水的聋子,每每想起都哭笑不得。
第三是学习后不应用于实践。这和上一点类似,只是复习还没有脱离学习的范畴,而实践则是一个“输出”。的确,我们曾经学过的大多知识不能都常常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初中知识都有富余。在这种情况,如果不是极有意识地在工作生活中将曾经学过知识加以使用,我们是不会再看到这些知识的出现了。
第四是学习方法可能不得当。这点为什么放在最后,那是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科学方法几乎已经被研究透了,并且大家也都是方法论胜过知识积累,各种教培机构、网上都是花样繁多的学习方法,各种速成技巧满足了人们渴望快速获取知识的机会,提供了人们期待绕过细枝末节直接咀嚼干货的美好愿望,所以学习方法不得当实在不容易。那为什么我还多些一笔呢,原因是:上述的这些方法,列位看官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没错,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优方法,否则你知道的方法越多,你就越会摸不到头脑。
基于以上,我的多年惨痛经验告诉我,我的的确确就是学了多少忘了多少,不过今天自我总结了这些问题后,我期待自己对以往有所突破,变成一朵不一样的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