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有感
九月中旬,公司发福利,我也有幸参加。先参拜法华寺,再观看兵马俑,后攀登险华山。
我这个人喜欢做比较和联想,最后得出这么一个有趣的结论:拜法华寺是走平路,观兵马俑是走下坡路,登险华山是走上坡路。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所以,还没有到达华山脚下,我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在心里就想象着华山的雄样。虽然听说华山险,但是究竟险到什么地步,我还是想象不到,也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吗?我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吗?
去华山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华山的险,其他描述我没太在意,所以也就不记得了。唯有三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能往上攀,不能回头看;戴手套,以免磨破手;备雨衣,以防被雨淋。于是,大家都窃窃私语,这山还能不能爬了?
当然,既来之则安之。为此,大家都做了一番准备。
第二天,大家出发了。开始队伍庞大,浩浩荡荡,大家都精神焕发,摩拳擦掌,一路上高喊口号,朝峰顶进攻。一个小时后,有的伙伴已经遥遥领先,有的步伐均匀,有的开始掉队,有的干脆放弃。总之,队伍变成了长龙。再过一个小时,长龙不见了,大家开始打游击了。再后来,神龙见首不见尾。
最后,我发现很多开始领先的伙伴没有坚持到底,反而是一直不紧不慢的伙伴坚持到了最后。
华山有五峰,东南西北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
有的伙伴在登上北峰后就懈怠下来了,这让我联想到了项羽。
毕竟是在西安,不免想到了秦朝的灭亡。大家都知道,推翻暴秦,项羽立了头功。破釜沉舟,巨鹿一战成名。可是,攀登上“西楚霸王”的第一座人生高峰后,项羽开始有了懈怠。
当然,更多的伙伴选择继续挑战下一座高峰,直至登上最高峰。这又让我想到了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拉起了队伍。虽然阵容不够强大,但是凭着一股韧劲,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哪怕被项羽逼迫到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也可以很快调整过来。从最小的亭长开始,做到了沛公,进而汉中王,最后登上了人生最高峰。
登华山有感(修订版)项羽24岁随项梁起义,30岁乌江自刎。如果说项羽是一口气跑到了北峰峰顶,那么难以攀登下一座高峰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了,因为没精力了,甚至没气了。
而刘邦是48岁起义,55岁称帝。比起项羽来,更似匀速攀登。不论什么时候口里都有一口气儿,所以才能笑到最后。
记得中途帮一位伙伴背包,发现包很重。于是我开玩笑地问:在山上淘到了什么宝贝了?哪有哪有,上山时带的吃喝。我又问:为什么不把它们消灭了呢?不行啊!太累了,都没力气吃了……
登华山有感(修订版)后来,这位伙伴消失在我的视眼中。下山时,才知道中途退出了。
轻装上阵,这是一句真理。不管是穷得掉毛,还是富得流油,只要上路,都要轻装上阵。不然,还没到终点,就累趴下了。
刘邦前进就没带什么包袱,没把沛公、汉王放在心上,只要是合理的建议,都会采纳的。于是,在项羽帐下一文不名的韩信在改投刘邦后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娄敬的迁都建议得以采纳,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古都西安……
而项羽,没有做到这一点。自认为是楚国贵族,高人一等,文武双全,不听劝诫。在登上西楚霸王的宝座后,连唯一谋士范增的建议都不听了,最后只能被名利和虚荣心的包袱累死。
返程的过程中,我问一位攀登最高峰的女汉子:登山时是否害怕。她回答:当时没想那么多,只记得爬山。我又问:没听导游那些“危言耸听”吗?她又回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要轻信别人,要有自己的主见。
登华山有感(修订版)是的!正因为我们有主见,没有被导游口中的“纸老虎”所吓倒,因此才有了峰顶的美照。
所以,登山时,既要匀速前进,又要轻装上阵。而且不能听山是水,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才发现:山再险,只要坚持,总会有登顶的那一刻。
人生也是如此,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也不能心急,按部就班,匀速前进。同时也要轻装上阵,保持空杯心态。还要有主见,意志坚定,不能人云亦云。困难再大,只要坚持总会有解决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