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过程,到底哪个更重要?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恒久不变的命题,就像遗传重要还是后天重要一样难解。我认为,两者都重要。但如果非要说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而我认为过程更重要。
也许了解我的人,更多认为我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没有目标我会失去动力。就好比我没有定今年的目标是什么,那我就懒到不想动。事实上我确实如此,在两性关系中,我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对方明确的答案,只要是模棱两可的,我就难受。可当目标明确之后呢,我真的快乐嘛?也许并非如此。
当你特别看重目标,你就会特别焦虑,就好比你想考400分,你会整天想着我要考400分,你就会慢慢忽略掉努力的过程。我从来没有说成绩不重要,但我有一个特别大的疑问,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事情放在绝对的对立面呢?小时候父母会告诉你不可以玩,玩会让你的成绩变差;青春期人们会说别谈恋爱,谈恋爱会让你的成绩下滑;考研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时候不能谈恋爱,原因还是谈恋爱会让你的成绩。但我就想问,玩就一定会成绩差吗?谈恋爱就一定会成绩下滑嘛?并不一定,只是人们觉得这样这样的策略最简单。
过程会让你更加沉浸其中,每天只专注在这种体验中。目标和过程,两者结合最好。但如果对于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也许目标从来不需要提醒,因为早已刻在 生物钟里了。而从小到大的教育里,都在强调目标。你要考到多少分,你要考到多少名,时刻充斥在空气中,让人不能呼吸。也许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即使这很难,可还会难过我们用同样的机制折磨自己嘛?我不想和这世界对抗,妈妈的控制我也不想愤怒,我只需要知道她只是在对自己发火,哪怕他面对的不是我,他也会有发火的理由。放弃和她对抗,慢慢地你就不会和这世界对抗,这世界如何与你如何去做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哪怕这世界99.9%都这么做,而你也可以那样做。
我也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只是借助抑郁情绪好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我知道我在进行量的积累,而质的突破也在不断积聚。就好像我之前所说的,人啊,总在某一瞬间突破,觉察到一些什么,最开始通过理性去认识,然后通过感受和情绪去体验,最终达成理性和感性的融合。对于我而言,理性优先,因为是我用了二十几年的策略,感性最近才被开发出来,当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就能达到融合,或者说心理学上的整合。
我慢慢地越来越能理解咨询师所说的“无意义感”,人生有很多事看似是无意义的,比如阅读一本心理学家的传记,它对于考研没有什么必要性,但是却能让你越来越靠近真实的心理学家。我们都知道想了解一个人的理论,必然要去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代背景。海拉尔到成都57个小时的车程,还有从北京到莫斯科6天5夜的车程,也许是效率来看,他简直浪费到家了,本来几个小时的时间被拉长至几天,但那种旅途一定是特殊的,一定是有自己风味的。他对于目标来说,也许没什么价值,但是对于过程来说,却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人生中充满着意外,如果你知道你会遇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女生,然后你们会走过几年的时光,最后你们会分开。那么你会选择开始还是从一开始就拒绝呢?其实想想,人生几乎没有100%一定的事,也许你开始爱着,慢慢不爱了;也许你无比热爱一个行业,慢慢你疲惫了,你会迷茫我是不爱这个行业了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呢?时钟在走,也许我们18岁时所喜欢的,也许到了28岁会嗤之以鼻。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那么就珍惜好现在这一刻。明天会怎样,留给明天去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