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喜欢古诗里的七律和七绝,最近迷上明诗,是因为一首《伤春》:
茶瓯饮罢睡初轻,
隔屋闻吹紫玉笙。
燕子不来莺又去,
满庭红雨落无声。
不见莺燕,满院落花,写春天悄悄离去,无声无息。
作者叫申从濩,以前没听说过,但被诗打动。如果明诗都如这般,一定好看。把手头的几本明诗选本通读一遍,一首首七绝,惊艳。
1,高启《雨中闲卧》:
床隐屏风竹几斜,
卧看新燕到贫家。
闲居心上浑无事,
听雨唯忧损杏花。
诗人可真够闲的,竟担心起杏花被雨打落,细致之极。高启生活在明初,有明朝第一诗人的高帽,但这诗不够大气。
2,杨基《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江南春景,结尾一句使画面活了起来。
3,于谦《暮春小雨》:
霏霏小雨不沾衣,
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
莫教零落送春归。
绵绵细雨打湿带有花香的尘土,再附着于飞舞的柳絮上,这种牵愁挂肚式的描写,告诉读者,原来不仅人不想春离去,春也不愿离去。

4,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
黄鹤楼前日欲低,
汉阳城树乱乌啼。
孤舟夜泊东游客,
恨杀长江不向西。
别友人,情至此。但“恨杀”以前多人写过。
5,王问:《赠吴之山》:
城柝声悲月未央,
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是无家客,
犹自逢人说故乡。
已经没有家了,却还在说故乡,凄凉之极,尤其是“逢人”二字非常传神。
6,王廷相《芜城歌 》:
莫向隋宫问六朝,
琼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
犹对春风学舞腰。
明朝的怀古小诗也深沉隽永。

7,皇甫汸《对月答子浚兄见怀诸弟之作》:
南北何如汉二京,
迢迢吴越两乡情。
谢家楼上清秋月,
分作关山几处明。
皇甫兄弟四人分别在两京和吴越四个地方谋生,诗人巧用月光洒落各地,抒发兄弟四人的离愁别绪。
8,谢榛《塞上曲》:
飞将龙沙逐虏还,
夜驰驼马入燕关。
城头残月谁横笛?
吹落梅花雪满山。
盛唐诗人高适有《塞上听吹笛 》: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谢榛的“城头残月谁横笛?吹落梅花雪满山”,不逊色。
9,李攀龙《王中丞破胡辽阳凯歌》:
中丞万马下榆关,
拂海旌旗破虏还。
幕府秋阴连杀气,
散为风雨暗燕山。
明朝中叶,以李梦阳、李攀龙等人为首的“前后七子”以盛唐的诗为追求目标和模仿对象,他们的边塞诗阳刚壮美、慷慨苍凉,在气势上超越宋元,直追大唐。
10,李攀龙《寄元美》:
蓟门城上月婆娑,
玉笛谁为出塞歌?
君自客中听不得,
秋风吹落小黄河。
这是诗人寄赠王世贞的绝句之一,追忆他们在蓟门城上赏月闻笛的感受,又有了羁旅之思,直追中唐诗人李益。“小黄河”既是乐曲名,又指永定河,一语双关,极恰当。

11,王世贞《从军行》:
马首垂杨折送行,
洒阑长揖宝刀横。
军中最是多兄弟,
不唱阳关第四声。
写送别,如此豪迈悲壮的,不多。
12,宗臣《过采石怀李白》(其四):
夜夜银河倒不流,
长虹西挂彩云愁。
醉来江底抱明月,
惊落天门万片秋。
一二句一般般,但三四句的想象力惊人,“江底抱明月”,“惊落万片秋”,极为绝妙。
13,吴国伦《寄远曲》:
章台杨柳绿如云,
忆折南枝早赠君。
一夜东风人万里,
可怜飞絮已纷纷。
少妇怀远,离别之苦。“一夜东风”句,用南宋诗人方岳的“一夜东风天万里”现成的句子,仅改一字,意思全变。吴国伦是“后七子”之一,轻财好客,归隐后声名日著,成为文坛盟主。时人评其近体诗“整密沉雄,雅练流逸”。
14,王韦《柳枝词》:
渭水西来万里遥,
行人归去水迢迢。
垂杨不系离情住,
只送飞花过渭桥。
只因送别诗太多了,后来难出新意,这首诗不易。

15,戚继光《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
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
到底是多年军旅生涯,能让“心头血”入诗。久居军旅之人,写诗容易变成口号,而这首诗,热血化作千峰红叶,想象力不凡。
16,徐渭《龛山凯歌》(五首选一):
短剑随枪暮合围,
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
一片红冰冷铁衣。
徐渭曾在抗倭统帅胡宗宪幕府,经历了一段抗倭岁月。这首诗是大战后报捷的诗,“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惨烈。
17,袁宏道《桃花雨》:
浅碧深红大半残,
恶风催雨剪刀寒。
桃花不比杭州女,
洗却胭脂不耐看。
惜春词。雨打桃花,惨不忍睹。后两句比喻新奇。
18,李流芳《无题》:
风入溪流月在桥,
低回难负此良宵。
楼头梦醒江声发,
唤起开门看夜潮。
后两句平铺直叙,未见精彩,但第一句绝对精妙。

19,袁崇焕《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从文学角度言,这首小诗不是上乘,决心和口号更多。但诗写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其心凄凉悲切,其志义无反顾,其行大义凛然,足以动人心魄。
20,顾炎武《塞下曲》:
赵信城边雪化尘,
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
长作江南梦里人。
诗写于明亡后,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春天来了,诗人假托思妇思念战死的夫君,实写故国。“梦里人”既指思妇梦中的心上人,更是诗人魂牵梦萦的大明王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