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打开电脑,整理以前的照片,一张张看过去,许多照片已经记不起拍摄背景是哪里了。
时光冲淡了记忆,这些照片逐渐变得陌生。
我喜欢那些有故事的照片。
即使隔开漫漫岁月,仍能回忆起当初拍照时的情景。
有年秋天,去乌镇观看戏剧节,在西栅住了两晩。
第三晚,我搬去了南栅,准备次日认识一下南栅。
次日清晨,伴着鸭叫声和土灶台的袅袅炊烟,吃完简素的早餐后,我就出门溜达去了。
在南栅福昌桥边,看到一艘旧船,边上坚着块牌子:照相每人3元。
船夫说他是婚纱照摄影师,摄影水平一等一,听得我很好奇,立刻呈上3元请他拍照。
拗造型的过程很快乐,船夫极有耐心,我也不赶时间,加上周围没有其他游客,我就放开来了,最后花3元钱竟然拍了30多张照片,古朴的拱桥,破旧的木船,很有南栅味道。
现在再看这些照片,我就想起那个不可复制的南栅清晨,感叹闲逛才能邂逅更多的惊喜。
有年冬天,被《爸爸去哪儿》节目带动,对东北雪乡产生了兴趣。
去雪乡前,我特地置备了一套防寒用品,其中包括一顶雪白的雷锋帽。
小时候看《林海雪原》,对雷锋帽印象很深,觉得那就是东北标配之一。
一到雪乡,我就戴起了毛绒绒的雷锋帽,兴奋得像个孩子。
雪乡的大雪谷,是《爸爸去哪儿》的外景地。
游览时,我发现有间屋子的墙壁上贴满了东北特有的红绿花布,炕上也放着几件东北红绿大花袄,原来这间屋子是给游客拍照用的。
随行的朋友不肯参与,我却觉得能融入当地民俗,很有意思。
我换上花袄,学东北女人叼只大烟袋。
朋友在边上大叫:“翠花,上酸菜。”
乐得我对着相机镜头不住地傻笑。
拍完一看,嘿,效果竟意外得好。
我戴的雷锋帽在红绿花布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衬得我面孔也变白了。
哪有什么土气啊,明明羞答答得像个待嫁东北小姑娘呢。
去厦门时,我带了本王安忆的《长恨歌》。
飞机上,读到一句:“王琦瑶总是闭月羞花的,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不禁想起电视剧《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总爱穿一件阴丹士林蓝的立领斜襟布衫,窄腰宽袖,扎两根长长的麻花辫,左手油纸伞,右手百合花,回眸一笑,我见犹怜。
在曾厝垵,闲逛时遇到一间“老时光电影片场”,其实是个主题摄影棚,分“芳华风”和“民囯风”两种主题。
我一见“民国风”,毫不犹豫换上阴丹士林蓝的斜襟布衫和玄色裙,拍下一组照片。
那次厦门之行,后来被我戏称为“阴丹士林蓝”之旅。
旅行时,我还特别喜欢参与到当地各项活动中,近距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去年年底,我在云南抚仙湖跨年。
当天晚上,当地度假村组织了新春篝火晚会,邀请了能歌善舞的彝族姞娘过来领舞。
那天,她们表演了彝族的烟盒舞、左脚舞,随后带领游客一起跳起了纳西三部曲、打青稞、七月火把节……
我把相机丢给同伴,嘱咐她给我抓拍,然后便加入到跳舞队伍中。
篝火、夜空、音乐、舞蹈……浪漫的氛围迅速打开我身上所有欢乐的细胞,我跳了一圈又圈,同伴给我拍了一张又一张。
我想,等我年老的时候,再来看这些照片,一定不会忘记在抚仙湖畔的跨年欢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