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莱顿大学参加培训,3小时的课,几近1小时都在谈输入和输入。不管学习任何外语,谈再多花里胡哨的新理论,不谈输入和输出是没意义的。
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直到现在都没完全过时。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可理解的输入i+1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必要、充分条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在一些浸入式教学实验中,学生的语言水平确实比一天上几十分钟课的学生好多了,但说和写的能力比起母语者要弱得多。
对此,斯万教授 (Merril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做了很好的解释。她认为,二语学习仅关注输入是不够的,还应该输出。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输出(说和写)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不同,要将两者分开来看,输出有三个功能:
通过说和写表达时,学习者会注意到自己的语言问题。
学习者的表达有时就好比试验,他们试着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说”和“写”促进反省,有利于思考的完成。
输出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一种行动和过程。
输出对学习英语的意义太大了。
成天忙着听和读,不多说多写,那你学的就是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就是中国英语学习的现状。课堂内外,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分析语法和背单词上。如果不多说多写,你的进步始终有限。
语言输出不是一棒子敲下去就定了音,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不断的说写练习,你的输出质量会越来越高,换言之,你的语言水平会越来越好。
对学习者而言,埋头背单词啃原著不是没用,但如果你不去创造机会去用外语交流和写作,你的外语学习注定是一个事倍功半的悲剧。
参考:
杨鲁新,《输出假设理论:历 史 与未来— Merrill Swain教授专访》,外研之声,2007, 26~28页
Swain & Lapkin,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 Volume 16, Issue 3, 1 September 1995, Pages 371–3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