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鬼一样的创作者,尽写一些别人没写过的文字,那文字有时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像幽灵鬼火一般游荡徘徊。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他都要这样写。他说这才是创作,才是生命活力的张扬。
他有个朋友,也是个作家。相比之下,这个朋友就稳重守成得多,只写一些中规中矩、不惹争议的文字,但由于感情朴实、语言优美,也有一批很是认同的读者。
他嘲笑朋友胆小,不敢创新。朋友说犯不着乱拨读者的心弦,感到温暖就好。两人经常为了该如何写作起争执,从来就没有相互认同过。
有人说他俩水火不容,本就不应该往一起凑,否则最后都会平庸。他不这么看,不认同就不认同,文学创作各有各的读者,要那么多一致意见干什么。这话朋友也认,只是每次和他争执,总落下风,心中难免有点不平。他啥话都敢乱说,你啥事都要周全,自然很难说过他。
两人私下争争吵吵,缠斗了很多年,感情日益深厚。别人都以为他俩是文敌,其实不是,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他因为敢说敢写,惹了很多是非,朋友总会以“不予置评”替他灭火,私下里当然也有规劝,但终究知道改变不了他,也就只是喝酒,不言其它。
他喜欢这种感觉,喜欢朋友把很多话压在心底的感觉。如果朋友每次都规劝他,他早就厌烦了。他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无休无止的规劝。但有时候,他也劝朋友一吐为快,怕憋得难受。朋友知道不应该多说,只是一个人在家时,对着一个玩偶,不断地数落。这是他们的相处之道。
两个人感情太好,不啰嗦几句,还真表达不了关心。但总是啰嗦,两人感情又会生分。这就是做人的难处。为什么很多好朋友都走不到最后,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尽管朋友很是克制,但他们的交道最终还是戛然而止。为什么?因为没有他不敢的,一次酒局上跟别人赌酒,最终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朋友内心悲痛,但人死不能复生,只留万般无奈。
后来整理他的文稿,朋友看到了很多他未曾出版的文字,有些刚起了个头,于是萌生一个心愿,想帮他完成创作。说干就干,朋友便以他的风格,为他续写了很多文章。
这样一坚持就是三年,尽管斯人已逝,但他的文章不断、风格依旧,从未让读者失望过。等到三年后,朋友决定继续写自己的文章时,他突然发现再也回不到从前。朋友变得敢说敢写、风格犀利,就像他一样,是个鬼一样的创作者。
那段时间,朋友内心倍感煎熬。到底三年前死去的是他,还是自己,有点想不明白了。不过正如他文章中所写:人总是按照一个节奏活着,多单调、多无聊啊!不妨换一种生活方式,做点自己曾经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毕竟,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别等到老的时候再后悔。
这段话,是他写的,还是朋友给他续写的,朋友已全然忘记。只是从那一刻起,朋友觉得和他融为了一体。哎!这或许就是感情太好的代价!当然,也不一定是代价,对吗?朋友对着玩偶,笑了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