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包公故事:明代发展期(二)

包公故事:明代发展期(二)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08:11 被阅读0次

明代孙钟龄作传奇《醉乡记》,写才气横溢的乌有生和毛颖等漫游醉乡,遭受到一系列磨难,科举不中,婚姻不成。铜臭和白丁反而高中榜首,成就美满姻缘。作者借以讽刺社会现实的黑暗罪恶。第二十出《名辈棘同推》,写包公出任监考官,韩愈与欧阳修任分考官,还是不能阻止科场贪贿作弊。

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讲述了北宋王则起义。罗贯中原著为二十回本,冯梦龙改编增补至四十回,小说内容更为丰富。有包公举荐文彦博、包公审判蛋子和尚等情节。包公从一个单纯断案的清官变成关心军国大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忠臣,为此后描写包公故事的小说所沿袭。包公奏议里不乏举荐人才的篇章,元杂剧里,包公举荐孝子,明清小说,则突出包公忠君为国、举荐良将的一面。包公故事的忠孝文化主题具有时代意义。

包公的形象还出现在明代说唱文学中,八篇说唱体《包龙图公案词话》包括:《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记》《新刊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新编说唱包龙图赵皇亲孙文仪公案传》《新刻全相说唱张文贵传》。这八篇故事对包公形象的稳步发展,是包公案的新编,在题材、体裁等方面都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包公的忠孝特征、清官形象更加传奇化。尤其在民间信仰中,包公神化愈演愈烈。

明代中晚期,懒政怠政问题严重,社会问题滋生不穷,朝廷危机四伏。而处于夹缝中的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催生了公案小说的繁荣。公案小说《包待制》残本见于正德十六年慎独斋重修本《文献通考》封面衬纸中,是现在所知明代最早的公案小说。作为具有长篇性质的绣像小说,《包待制》在明代包公文学发展中处在成化本包公说唱词话和《百家公案》之间。

包公故事内容大大扩充,短篇公案小说集有《百家公案》《龙图公案》《包公演义》等。其中,《百家公案》一百回写了九十四件公案。《龙图公案》写包公断案故事一百则,实际有五十一则跟《百家公案》雷同。《包公演义》与安遇时的《百家公案》相比,两书字句差别不大,仅回前诗词有所不同。这些故事涵盖了包公故事中的清官文化、忠孝文化、民间信仰及地域文化四个主题。

短篇白话小说《五鼠闹东京包公收妖传》叙五鼠妖猖獗,包公借神猫降妖的情形。《西洋记》第九十五回写五鼠闹东京,终被包公降伏。包公能上天入地,西天如来亦礼让三分,其沟通阴阳的本领充满神话色彩。包公与北宋一系列著名将领联系起来,如秦淮墨客的《杨家将演义》写包拯举荐杨宗保为帅,杨文广为先锋,包公的忠臣形象得到强化。

明代文学作品加强了对包公出身的细节描写。说唱词话《包待制出身传》专门讲述包公身世;小说《百家公案》卷首有《包待制出身源流》;传奇《还魂记》里曹二国舅骂包拯三分不像人,七分到像鬼;《珍珠记》写包公相貌丑陋不堪。同时,包公得长嫂抚养相助成为包公故事的重要情节。

明代包公被神化了。包公“日断阳、夜断阴”,能与天地诸神交通,可在阴间冥府里断案。明代的包公还染上理学色彩,《百家公案》写包公断案,大肆褒扬孝子贤孙和节妇义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公故事:明代发展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b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