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时代国家分裂的乱局,其历史功绩自不待言。今天试来絮叨絮叨杨坚是如何成为隋文帝的?
杨坚出身于弘农杨氏,其父杨忠在北周时期功勋卓著,被封为随国公。按照《随书》记载,其祖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太尉杨震,也就是说从汉代开始,杨家就世代为官,用今天的话来说隋文帝杨坚属于官N代。历史上对于杨坚的出身是有争议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杨坚不是杨镇的第十四代世孙,但官二代是没有问题的。
据《隋书》记载,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给帝王将相做传的都是这么记载的,毫不奇怪,比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等等。
当时还有比丘尼智仙对他的母亲吕苦桃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于是她将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
杨坚除了有政治军事才能外,还有一个上位方式就是联姻,将自己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的太子宇文赟(yun)成为皇帝的老丈人,为日后掌权奠定了基础。
宇文赟即位后(周宣帝),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甚至同时立了四位皇后,导致北周朝政混乱。
宇文赟的短命也为杨坚的夺权提供了契机,他在位仅一年多便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继承人宇文 阐,就是周静帝。
宇文赟临终前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这使得杨坚得以名正言顺地掌握北周朝政大权。
杨坚利用辅政大臣的身份,开始逐步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杨坚在掌权后,积极拉拢朝臣和贵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官员和贵族投靠到他的麾下。
杨坚在掌权过程中,遭到了北周皇室和一些大臣的反对。他果断采取军事手段,镇压了多次反叛和起义。
通过这些行动,杨坚清除了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障碍。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众望所归”为由,迫使年仅9岁的宇文阐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杨坚在经历了一番假意推辞之后,接受了皇位,并在临光殿登基为皇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今西安),改元开皇。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杨坚的篡权过程:
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宇文赟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等近臣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杨坚趁机入宫,控制了宫廷大权。他迅速采取行动,稳定了局势,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为了彻底掌握朝政大权,杨坚开始排除异己。他首先对付的是那些对他构成威胁的宗室成员和朝中重臣。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军事行动,杨坚成功地削弱了这些势力的影响力,并将他们逐一清除出朝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尉迟迥等反对势力的镇压。尉迟迥是北周的重要将领,对杨坚的篡权行为极为不满,于是起兵反抗。然而,在杨坚的精心策划和强大军事力量的打击下,尉迟迥最终失败被杀。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杨坚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他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他还通过设立特务机构等方式来监视和控制朝臣和百姓的言行举止。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地位,但也为后来的隋朝的完蛋奠定了基础。
有人认为杨坚如果把帝位传给长子杨勇,隋朝也许还会传承下去。其实杨勇生活也很浮华奢侈,比擅于心机的杨广好不了多少。长子的优越位置他都保不住,如何能够保住大好江山?况且李渊父子虎视眈眈,即便是杨勇和杨广兄弟联手都未必是对手。
历史不能假设,每一个上位的大人物都有不堪的黑历史。有人说历史不能重演,其实,历史每天都在重新上演。你看农村过庙会唱大戏,经典剧目演了一遍又一遍,观众在台下听了一遍又一遍还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舞台上的大戏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