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亡为尺度的存在回应/作者:阿依古丽

作者: 宽诗堂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08:01 被阅读59次

【阅读随笔】以死亡为尺度的存在回应

2017-12-07 20:18:25A-A+

【以死亡为尺度的存在回应】

——读汪贵沿的诗《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

@阿依古丽

我案头有一本贵沿诗兄的诗集《栅栏内外遗落的文字》,大16K,310个页码,而《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一诗排在这本诗集的第13页。诗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诗人内心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风暴?让他如此高分贝地吼出了这首诗,而诗写的参照尺度便是死亡,一度让我匪夷所思。直到一次借助酒精燃烧的力量诵读这首诗时,我才幡然明了。贵沿诗兄选择死亡的尺度审视社会、人生、亲情、友情,完成了这首堪称重要的作品。现在看来,诗人在某些时候为选择语调而做出的重要决定是多么必要!

死亡是个体生命的终结,是存在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戛然而止,是无边的永无尽头的黑暗,是虚无,也是上天对每一个人最公平的尺度,芸芸众生,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高贵还是卑贱,在死亡面前无一能逃脱它残酷无情的魔爪。因此,自古以来,死亡书写在诗歌中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度和震慑人心的力量.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就是写死亡的高手。在死亡面前,人性的繁复和张力瞬间会被激发出来。死亡的尺度也可拉近现实与梦幻的距离。现实中的贵沿诗兄在渴望着什么呢?

《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共十个章节,是一首较长的抒情诗,且自始至终气脉贯通,表达淋漓尽致,音韵抑扬顿挫,音色粗犷豪放,诗人在假设中的死亡迷雾面前,一颗高贵的灵魂袒露无疑。面对死亡的尺度,诗人瞬间触到了自己内心敏感的弦,诗句疾风暴雨般落在纸上,诗中多处重复使用“假如”、“如果”作为诗节起始的召唤音调,使诗人在诗中始终保持了一个在场的姿态,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绝妙姿态!听,这些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的假设关系的词,使诗人与诗之间的确保持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以至于诗人可以在一个更广大的的时间和空间场域里释放自己的音响和速度、态度和思想,那些沉淀在诗人灵魂深处的感性表达和理性思辨也在诗中有了一个互相推动、彼此延伸强化的时机,给诗的深入运行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贵沿诗兄久居内心的陡峭语峰、青绿岩壁凸显出来,那柔软像海藻一样漂泊动荡的诗弦在高分贝的吼声中瞬间向空间弥散:“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请不要相信煤是黑的.......”煤是黑的,为什么诗人告诫不要相信这“黑”呢?诗人接着写道:“这阴暗潮湿的矿堆/点燃便是光明?点燃便是热烈的火......”这里的“煤”,指向卑微的个体和弱小的事物;这里的“潮湿阴暗的矿堆”,指向卑微无助的群体和被日常遮蔽的世界。隐喻的讥讽,半个黑暗的夜晚为读者降临。因为小草的微不足道,我们能无视一片草原吗?噢,当然不能!诗人以“光明”和“热烈的火”回答了我们的疑惑,诗人对周遭世界的关照也跃然诗行。

第二诗节:“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请不要相信天平是公正的/这筹码与平衡的支点

/总会被人悄悄轻挪......”诗人在低音部上运行着他的诗思,在对“真”的辨认中,也有对历史沉痛的反思和批判。在集权社会,拯救人们的不是那些想当然的肩负正义的人,那公正的筹码正是被这无上的权利之手轻挪。难道不是吗?中国文革期间惨遭迫害的文人志士,苏联斯大林时代遭受不公正迫害的诗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和西班牙内战时期遇害的杰出诗人加西亚.洛尔迦,这些历史的创伤早已成了诗人们灵魂深处的痛,对历史的清醒辨认和反思,是每一位有良知的诗人必修的功课。

第三诗节:“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请不要相信冬天是寒冷的/小动物们相拥而眠/哪一个的血管中/流淌的不是亲情的歌......这个诗节中,诗人用“冬天”和“小动物”两个意象寓言一样铺垫诗思,以弦乐的方式娓娓道出生命作为至善的神圣性存在和亲情的可贵。

第四诗节:“总之啊/对着这个世界/你们不要相信/不要相信那些文字/不要相信那些传播/不要相信那些仇恨/就象雾霾之下不相信/城市被一张尸布的包裹.....”在这个诗节,诗人在与语言的较量中终于少时停顿,放慢节拍,以低音弦倾述的方式在诗与读者间搭建一座思辨的桥梁,将读者引渡至自己的情怀深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的意义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音响、速度、词藻、频繁出现的语法停顿和诗意运动的强度。

第五诗节是一个倾注着诗人内心阳光、明亮欢快的段落,诗人道出的,也正是我想说的,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当然对这个世界/你们也必须要相信/你们要相信阳光的温度/你们要相信时间的脉博/你们要相信亲情友情和善良/你们要相信夜晚之后的黎明/会将所有的谜底撕破......”

海德格尔说:“语言的本质绝非意味所穷尽,语言也绝不仅仅是某种符号和密码,因为语言是存在之家,所以我们是不断地穿行于这个家中而通达存在者的。”海德格尔在这里所说的“家”即是语言。一个语言的高手,不但能够呼唤读者长久地在他语言的家中居住,让读者听明白一段长笛或低音萨克斯旋律,也会让读者在他尘世之手创造出的人生交响中流连忘返。这首诗的第六、七、八诗节,就是这首壮阔的诗篇中的交响乐,音符中有尘世的烟火味儿,有鲜活的生命温度,有诗人的慈悲,有贯穿在诗人生命长河中的亲情、爱情、友情,在语言跳跃的旋律中,诗人高贵的慈悲回响在诗篇的尾音中间,诗人在诗中得以新生。

第九诗节正如大河的入海口,我们眼前开阔起来。这是一个精彩的诗节,诗人用“水”、“泪滴”、“云朵”、“雪峰、冰峰”这些物理形态迥异但本质同属水的意向烘托“汹涌澎湃”的诗之气象,诗句的音量持续放大,在生命寓言的引领下,大河期待的地方,也正是读者穷尽跋涉渴望抵达的地方,正如第十诗节中诗人所说:“你们要坚信这河的国度/将来都会由海洋来述说”。

  2017-12-7

附:假如我离开,请不要相信

作者:汪贵沿

假如我离开

请不要相信

请不要相信煤是黑色的

这阴暗潮湿的矿堆

点燃便是光明

点燃便是热烈的火

.

假如我离开

请不要相信

请不要相信天平是公正的

这筹码与平衡的支点

总会被人悄悄轻挪

.

假如我离开

请不要相信

请不要相信冬天是寒冷的

小动物们相拥而眠

哪一个的血管中

流淌的不是亲情的歌

.

总之啊

对着这个世界

你们不要相信

不要相信那些文字

不要相信那些传播

不要相信那些仇恨

就象雾霾之下不相信

城市被一张尸布的包裹

.

当然对这个世界

你们也必须要相信

你们要相信阳光的温度

你们要相信时间的脉博

你们要相信亲情友情和善良

你们要相信夜晚之后的黎明

会将所有的谜底撕破

.

如果你是我的爱人

你就把我看作早落的树叶

你也要尽快坚强成树

好让我放心地离开

如今,我只能在空中

划过长长的叹息

作为对你未来的牵挂

作为对你生活最后的抚摸

.

如果你是我的儿子

你就把我看作不该出现的坟

你要先用它埋掉你的无助

你的痛苦你的怨忿

在这坟堆里留一腔正气和爱

再让它开放成你人生的花朵

.

如果你是我的兄弟

你就把我看成一支早点的香

我们这香炉是有血有汗有义

的家

兄弟间毎一段情都是燃烧

兄弟间每一颗心都可以过火

在这家里我是早走的大哥

.

假如我离开

你们应该坚信

坚信我的名字是水

坚信我噙在眼中是泪滴

坚信我升在天空是云朵

坚信我站立是雪峰冰峰

坚信我躺下

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河

.

你们要坚信这河的国度

将来都会由海洋来述说

——摘自《诗歌周刊》第289期·诗歌评论

以死亡为尺度的存在回应/作者:阿依古丽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死亡为尺度的存在回应/作者:阿依古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d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