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魅力雨露 灯韵悠远

魅力雨露 灯韵悠远

作者: 东篱菊蕊黄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17:38 被阅读0次
汇聚一堂庆灯会

雨露乡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地处南华县东南部,位于长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上,距县城14公里。东部、南部、西部与楚雄市接壤,北部与龙川镇、徐营镇毗邻。辖区南北长18.3公里,东西宽16.8公里,总面积243平方公里。

雨露白族乡是楚雄彝族自治州4个民族乡中唯一的一个白族乡。境内世居着彝族、白族、汉族、苗族4个民族。雨露白族乡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淳厚朴实,文化源远流长,创造出了节庆日观灯会,优美动听的白族调、委婉含蓄的民间叙事调,民间传说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

雨露白族正月灯会承载着雨露历史文化和白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雨露白族正月灯会逐步融合承载着祭祀文化、礼仪文化、孝道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随着时代变迁,白族花灯传统剧目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亦对部分情节、唱词、对白做取舍充实,体现白族文化与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对促进民族和睦,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2月,“雨露正月初八灯会”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会由来

相传正月初八是当地白族同胞信奉的土主“钱三老爷”诞辰纪念日。清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载:“土主会,每年正月初八,南界雨露村建土主会云集,士女往观。”为当地村众崇拜“土主”以酬神还愿为旨而举办。

相传,有一“下凡人”(即“神仙”)挑担路经此地,看见河边胎盘石中拱出一个沾满血迹、还连着脐带的婴儿,四肢乱蹬,哇哇号哭。“下凡人”看这个孩童可怜,就剪断脐带,把婴儿放在箩筐里挑着,挑了一段路程,越挑越重,到大庙山后面的何家山神庙附近就再也挑不动了,“下凡人”就把担子放下来歇息。突然,天气骤变,电闪雷鸣,刮来一阵剧烈的红色风暴,在呼啸的狂风中,“下凡人”不知去向,婴儿还是活了下来。“下凡人”放下婴儿的地方,古树参天、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是豺狼虎豹栖息的地方,婴儿被动物哺乳长大,取名为“钱三”。钱三七八岁时就喜舞枪弄棒,结交朋友。十五六岁时,武艺高超,召集文人志士和尚武的青壮年,与地主恶霸作斗争,赢得辽阔的地域。钱三二十岁时婚配,其妻王氏才貌双全,生四子一女。当时“钱三老爷”武术高超、拥兵精锐、势力强大、地域辽阔,所占有的地盘是东至黑井(今禄丰至平浪),南至紫溪山,西至祥云,北至定远(今牟定),中营盘(大本营)在雨露,由四个儿子带兵把守四方。长子册封龙王,镇守紫溪山,主管山、水、林、田和南界疆土;二子镇守黑井关口;三子镇守祥云;四子镇守牟定。钱三因一身正气,杀富济贫,威震四方,赢得了民众的尊敬,被属下荐为本方之主,奉为“钱三老爷”。

传说“钱三老爷”经过多年征战,为人民取得安居乐业的生活,坐镇此方土主后,民众自发在每年正月初八为他做寿。当时民间武士甚多(民称武士为教司),以刀、枪(红缨枪)、棍、棒、剑、锏、锤等进行比武作为拜寿之趣。由于明朝初期受中原文化的传播影响和不断地进化,把中原的戏剧和当地文化融为一体,在民风民俗上更融入一些时代色彩。

经后人对土主老爷家族生前的所好进行整理,作出以下祭拜程序:土主和他二、三、四子,自幼习武,爱好武具和武艺;长子被封为龙王,喜好跳神;土主娘娘王氏心慈善良,喜好做会(念经、超度);四个儿媳,性格开朗、豁达、大方,喜好观灯。

为此,明朝初期就将土主辖区分为“五丛”(即东南西北中),每丛各设一个灯班(现实际存有4个灯班),在头年的腊月二十日后筹办,次年正月初一开始在本地排练试演。

正月初八日灯班进土主庙顺序:力戈(代表父亲)——果乐(代表姑娘,即姐姐)——罗文(代表儿子,即弟弟)——雨露(代表母亲),父亲“率先”,母亲“压后”,依次进入土主大庙拜佛,并唱祝寿词,祝后回到自己的灯台唱灯。

灯班

在土主诞辰庆典中,形成了力戈、果乐、罗文、雨露4个灯班。此后,4个灯班定时举行灯会,纪念土主诞辰,至今延续700余年。相传四个灯班相继在各村寨建有风格别致的祠堂民族文化园。

白族灯会一般都在祠堂举办,灯会所演唱的节目内容,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回顾总结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人民生活状况,教育人们要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尊老爱幼、扶残助困、与人为善、止人作恶、勤劳勇敢、战胜困难。

雨露祠堂    又名雨露灯班传习所,属雨露村张、苏、杨、何、李、赵、段、陈8个姓氏的祠堂,始建于嘉庆二年(1798),采用走马串阁楼式建筑风格,正殿三间90平方米(中间比两边宽),坐西向东。两边各有厢房三间132平方米,卫生间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6平方米,占地面积790平方米。

力戈祠堂    位于罗文村委会下力戈村民小组,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力戈祠堂整体坐落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0余平方米,建有正殿、东西厢房、照壁(已毁)、大门。正殿通西阙三间长12米,通进深三间9米,青瓦屋面,悬山顶,五架前廊式建筑,建筑在中轴线建主要建筑。正殿前天井两侧建东西厢房,为两侧建筑,东西厢房通两面三间长11米,通进深两间5.8米,青瓦屋面,悬山顶。祠堂整体布局讲究对称,属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正而大门与大殿在一条中轴线上。2018年年,力戈祠堂被公布为南华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力戈祠堂为何、彭、张、赵、刘五姓宗祠,现在主要为力戈三个小组灯班及日常节庆活动场所。每年正月初一力戈三个小组村民到力戈祠堂裱灯,并收新徒带教,正月初二早上灯头要把买好的猪拉到龙潭,杀猪祭龙,各村村民家家户户背着炊具等锅碗到龙潭煮饭祭龙。吃完饭,由新旧灯头打卦,打卦后产生新龙头,正月初二晚到龙头家唱灯玩耍,唱到凌晨1~2点。正月初三晚上由各小组灯头从龙头家把狮子和衣服送到祠堂,有很多群众迎接,放鞭炮,烧香祭祀。从正月初三到初七晚一直在祠堂唱灯,正月初七凌晨三点到大庙拜佛求太平,正月初八早上在力戈祠堂唱灯后到大庙山祭拜,中午后带领灯班人员到雨露集市参加一年一度的正月初八灯会活动。

罗文祠堂

罗文祠堂    又称何家民族文化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罗文祠堂总占地面积1002平方米,有正殿1间,长12米、宽9米,面积108平方米;厨房面积50平方米;砖混结构文化活动室1间,面积72平方米;照壁1块,长8米、高5米。村民筹资做匾一块题:“感悟方圆”,楹联二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一脉相传追忆宗祖天地灵气佑太平,万代永昌展望子嗣日月精华赐鸿运。”

果乐祠堂    又称杨家祠堂。位于雨露白族乡后甸村委会果乐村,祠堂四合院串角楼,用土、木、瓦屋面,为果乐村集体所有。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由本村杨氏、赵氏两个家族集资建造,正房坐北向南。为正堂三间,左右两边厢房,上下共12间,上下面房共6间,整个四合院共21间,并为串角楼。杨家祠堂最初建筑用意,正殿用于祭拜先祖,厢房用于本村春节期间观灯(神灯),平时也作为商议本村日常事务之用,作为祠堂,但没有雕塑神像及香台,建成后不久就作为本村教学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作为生产队化肥、籽种及粮食仓库,对原有内部装饰结构进行了改造及瓦屋面的翻修。随后又供教学使用,两停两办的教学对内部装饰结构又进行了改造。多次的改造,给杨家祠堂内部原有风格和外部屋面造成了重大的损坏。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县文物部门认定,果乐杨家祠堂是全县祠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筑。果乐杨家祠堂为白族传统“一颗印”风格,即由正房、下房和左右两厢房围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楼上走廊则是相互连通的走马转角楼。大门为三重檐,厢房、面房均为单檐三开间楼房,檐下穿坊雕刻有双凤朝阳、富贵牡丹、吉祥花鸟等图案。2010年8月,果乐杨家祠堂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露灯会

雨露白族乡正月初八传统灯会,又名“土主圣诞庆典传统灯会”。活动参与者下至8岁孩童,上至80老翁。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4个灯班各自开始唱灯,初七要按照古老形式在祠堂进行祭祀、“接高亲”等活动,初八上午要到大庙祈福,祈求土主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雨露白族乡有力戈、果乐、罗文、雨露四个灯班。清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载:迄今,历代相沿,从未间断,已百余年。各村均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这一日“接灯神”。届时,会首聚灯众于庙,沐浴斋戒,设案焚香膜拜“祭狮”,蹉商筹办。初六到庙打扫卫生,支锅打灶,挑水、运柴、宰猪、杀羊。初七下午,各门各道的号手、端公、道师和诵经先生等集中大庙。18点吃饭,19点由道士开堂做斋,其他诵经先生诵经超度。到初八日10点斋毕。

灯班出场

正月初八庙会期间,各灯班按陈规,鸣炮八响后,伴随着热闹无比的鞭炮声和节奏分明的锣鼓声,压轴节目从《舞狮》开始,大狮子耍起来,舞者高擎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牌子,在“升斗灯”“宫灯”的前导下,在鼓乐声中边唱边舞,鱼贯进入会场——五丛土主大庙。在攒动的人群中,各灯班择地分场,灯舞交错,昼夜表演,意为“土主祝寿”。同时祝福三村四姓、五丛百姓永远幸福安康。大狮子出场开始左瞧瞧右看看,它向人们左摇右摆表示欢迎。狮子头上有定乾坤的八卦一道,引狮人,狮子头,狮子尾和赶狮人,开始以“五步梅花加四门”大气地尽情耍了起来,在不同的方位耍过后,狮子最后回到祭拜土主神位的正八位前,由主持灯班活动的灯主来贺狮,正月初八灯会的贺词是:“狮子耍得喜洋洋,来到五丛大庙耍一场,自从今天狮子耍过后,保佑我们五丛永平安!”。其盛况为县境庙会之冠。初九起,到各村巡回演出,活动期间,须将三十个剧目全部演完,直至正月十二烧灯收场。到此,所有的灯班节目活动就伴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在众人无比庄重的观赏中圆满结束。

舞  狮

每年正月初八灯会声势浩大,赶会人员大约1.5万人,有来自丽江、大理鹤庆的银铺,有弥渡、祥云的麦芽糖、谷花糖、米糖,有景东自织的粗布和匹条、普洱的名茶,也有当地彝族自织的麻布、牛羊肉汤锅和羊粉蒸肉,贸易品种繁多,市场十分兴旺活跃。初九日,雨露村还有一个初九会,商贩将卖剩的物资运到雨露村继续交易。

花灯剧目

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乡,雨露白族乡群众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白族调、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调、节庆日观灯会、彝族跳脚舞等,具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收集整理出力戈、果乐、罗文、雨露4个灯班灯谱4本,成为当地白族传统民俗传承的重要部分。

雨露白族正月灯会重要剧目有《舞狮》《群闹新春》《封侯挂印》《耍棒锤》《团场小调》《划船表演》《玩贝壳表演》《白族武艺兵器表演》《拐干妹》《打梆》《接四姐妹》《三访亲》《一大一小》《卖货郎》《毛把总》《张浪子摘豆》《开店》《花鼓》《赌钱》《竹林检子》《哑巴和尚》《小凤挨磨》《下京赶课》《酒流》《补瓷缸》《西游记》《丁浪浪讨亲》等剧目。伴奏乐器有锣鼓、二胡、三弦等。雨露白族乡的“神灯”有很多神奇的传说,雨露的灯会演出阵容中,没有女人参加,戏里的女主角都由男人装扮,从老人到小孩都如此,用假嗓子说唱。雨露白族乡白族的“神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花灯,有自己的特点,传统节目保留较为完整,仪式庄严,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等都很有特点。各村灯班服装布料,大部分是黑、红、白、黄等几种颜色,式样多半是大面襟和大袖口衣。戏中凡是主角,均系男扮女装。有的角色身穿胸前钉有“亲兵”“护兵”字样的圆形黄布片。他们挥舞“春秋刀”(宋代叫偃月刀),甩链夹棒等,同时还要化妆土主和山神老爷出场,头戴乌纱帽,画着花脸谱。灯会演唱的节目,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婚姻、生活习俗等,还有械斗的场面。

西游记表演 表演彩蓬船 民族精武——春秋刀

雨露白族的花灯音乐,除外来的音乐成分外,还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山歌、小调、戏曲等,形成了具有当地民族风格、风情的音乐形态,旋律优美、转调新颖、结构规范、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给人以诙谐风趣、喜庆欢乐之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花灯日益发展,青年自编自演新剧,有话剧、舞剧、秧歌、快板、相声、独唱、合唱等,宣传党的政策,歌颂新人新事,批判坏人坏事。20世纪50年代末,成立常年性的业余文化剧团,经常出村、出乡、出县演出,受到观众好评。20世纪60年代初,雨露4个生产队各自组织文艺小队演出比赛。“文化大革命”时,灯班演出被禁止,1979年恢复。县文化局拨款购置道具,花灯复兴,其中灯班的狮子舞,在全县颇有名气。

舞龙表演

相关文章

  • 魅力雨露 灯韵悠远

    雨露乡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https://baike.so.com/doc/5399372-5636865....

  • 荷韵悠远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 笔墨纸砚韵悠远

    这一世,谁允我入主四海间,夜阑珊,倾我为王守江山。 这一世,谁允我潇洒天地间,问执念,韶华尽散立佛...

  • 咏兰

    素面问苍穹, 淡韵惠子心; 空灵悠远处, 香君独伤春。

  • 无题

    阳光️、雨露, 暮霭,晨昏, 心要靠心灯来照亮。

  • 墨香鎏韵

    墨染春风图, 香飘夏雨露, 鎏金秋波水, 韵诗冬雪情。

  • 魅力张含韵

    乘风破浪的姐姐张含韵的弹唱堪称天籁之音,人们再一次被昔日小可爱的歌声迷倒。 张含韵出道以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一炮...

  • 感(模仿十六字令)

    (一) 诗, 意境悠远韵律奇。 醉其美, 犹心旷神怡。 (二) 歌, 旋律悠扬情意切。 美其韵, 高山流水乐。

  • 七绝·春

    阳光雨露浥轻尘,彩色缤纷满地春。 碧水青山成画卷,桃花流韵醉诗人。

  • 赞计民晨练

    花沾雨露尽芬芳 沿路轻行脚步香 不辍坚持身体好 他年再聚韵悠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魅力雨露 灯韵悠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e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