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沐教育90天父母成长打卡04天】
上一周的今天我在上正面管教家长课的线下课,感觉时间过了好久,这个星期发生了很多事,这个星期里可以从云端跌入谷底,从谷底又飞升上云端;
每天都在践行,践行中有困惑,但即使有困惑也依然坚持觉察、接纳、行动;
一、询问、倾听
01、“放学早点接我”
周四的时候孩子跟我说:“妈妈,你要早点来接我。”
孩子已经不是第一这么说,之前我的答复大多是:"妈妈要上班呀,没办法像其他爷爷奶奶和其他爸爸妈妈一样去排队,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的惯性思维就是觉得他不想等我等太久;
回想起来,每次我这么说完了,他都是沉默或者是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偶尔早接,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妈妈你今天一百分."
这周四我不再像往常那样说,我就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希望妈妈早点接?”
他说:“因为每个小朋友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才能选择区角(第二天在幼儿园玩的区角),你太晚来我就没有办法选择我喜欢的建构区了,背别的小朋友选走了。”
说到这些,我突然有点想要泪奔的感觉,这些不是孩子说,我从来不知道他们是前一天选择第二天的区角,我一直以为是早上早到的小朋友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对孩子和幼儿园深深的误解让我觉得很内疚;
区角是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可以能够发挥自己想法和创意的地方,也是他在幼儿园活动中最喜欢的环节,他会那么重视区角的选择也是必然;
最后我还是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了这个情况,如果你选择区角的权利跟妈妈接你绑定在一起,那我就尽量早点去接你,但是我没办法保证第一个到幼儿园,我只能尽力而为;”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需求”,父母在行动前先观察、询问、思考一下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02、“我不想XX去我家玩”
周五小伙伴要去我们家玩,小家伙跑到草坪上自顾自的玩起来,当我跟他说小伙伴要去我们家做客的时候他直接拒绝的说:“我不要xx去我们家玩;”
之前我又会大道理说教,但是周五我就停了几秒后问他:“你是因为想在草地地上玩一伙才说不让xx去我们家玩的对吗?”他点点头,我继续说:“那你之前答应说可以让他去咯,那我们一起在草地上玩一伙再回家吧?”
他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也没有拒绝,五分钟到了我提醒他,他虽然还是有点不情愿,但是还是陪和的跟我离开了草坪;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遇事先问一句为什么,再仔细倾听孩子的阐述会发现,我常常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自我觉察
01、我是否真的能够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今天带孩子去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孩子到了新环境不出意料的开始各处观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很快的融入其中,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帮老师垫子,因为他今天带着他的新玩具完全没办法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的老师建议他把小宠物收到包包里,我尊重老师的意思,所以我也推一把让他收起他的“小宠物”,加入同意他把玩具放在边上,然后跟他约定我们再活动的时候不要玩他,他可能会专注一点,(当然这只是假设,以后还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尝试一下)
我在想要是那个玩具是个安全依恋物是不是也会让他要拿掉呢?
后来离开的时候活动负责人问我:“他平时是不是喜欢玩这种变形玩具?”我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她给了我一个判定就是:“一般喜欢玩变形玩具的孩子都比较躁动。”
我不知道这是她的感觉?经验?研究结果?或者是别的,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不舒服”,一次相聚就判定孩子是一个躁动的孩子,我是不接受的,我甚至有一个念头“这样调皮的孩子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有人喜欢吧。”
本来内心就有困惑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的困惑,我不知道怎么继续我们的对话,最后很多疑问没有问出口便匆匆离开;
回家的路上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发了一通的牢骚,孩子有些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一路上我沉默,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平凡、普通、不招人喜欢、一事无成我是否能够真正的做到无条件的接纳?“
现在的答案是“很难”,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我自己身上,要是今天的活动以及过去将来的每一次活动都不要报着太高的预期,做到提前约定,或者做各种最好和最糟糕的假设……
于是回到家我沉默,不是带着情绪而是带着思考,孩子走过来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寻求我的答案但是我却依然沉静在我的情绪当中,晚上睡前和他做一个修复;
02、随时调整自己
边码文字边在想,我周末两天已经累积着情绪去的,早上又接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没又处理好,早上的活动自己有点心不在焉,孩子也不在状态,其实两个人状态都不好,我的非黑即白、做事过分认真、精力太分散、处理情绪的能力比较弱(给自己下了一堆的判定);
把所有的问题都融合在一起,没有分开处理,界限不明确,让自己觉得好忙乱;
失控的状态还是会让我很焦虑;
这几天时好时坏,但我能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接纳它、采取行动调整自己,不管为何都是一个好的状态;
继续努力吧,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这几天光顾着做孩子的优点墙,我自己的优点强也做起来,儿子还建议我们把爸爸的优点墙也做起来。
我难受的不是有问题、有困难,而是在于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困难,或许根本就没有最优的方案,只有更合适的;
先解决情绪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感觉好才能做的好,默默背诵,去解决情绪问题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