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有计划地读书,截止到现在被嚯嚯的书得有50本了,书上圈的关键字,划的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一条一条的线,还有过于草率的生字注音及解释。整本书用手一拨,各种杂乱的线条,如快镜头一样眼前飞速掠过,哪有一点高雅读书人的样子。
把堆在窗台下暖气罩上的书稍一整理,一些是名家的书,像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老舍先生的散文,余秋雨,毕淑敏,木心等大家的书,还有一些是当做休闲看的小说,故事或者心理学,哲学,还有一些买来不怎么想看一直闲置的。
帮助最大的要数一些写作方面的书,也是看的遍数最多的,其中有几本着实帮我搭建起了小说的模型,还有几本工具书类,关于古代历史的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知识,为写古典小说提供真实参数与依据。
除了写作方面的书及古代历史类工具书,看完以后不时想起会再次随手翻一翻,其它书看完以后再也没摸过,书的外皮光洁如新,甚至皱纹都没有,如果不是里边有标记的蜿蜒线条,还以为是新书呢。
如此一番查看分析,不觉有些浪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有些书只是看一遍,完全没有必要买回来,同样是一块木料的价值,如果是放在图书馆,和无数爱书的人一起分享更能发挥它的价值。买回来看一看,因为有了自己留下的的痕迹,就会不舍得丢掉,还要不断增加书柜来放置它们。
去年开始读书计划时,也去图书馆借过一次书,在网上搜索下,找到自己需要的那类书,再看大家的推荐,最后确定两本书名。去图书馆借书如果没有目标书单,借几本书很容易。但要找几本固定的书,要先从图书馆的电脑上检索图书所在类目,如果有,去此类目下一本本寻找。
一个类目下少说有几千本书吧,不太清楚,不过有一点很清楚,找了两次书都没找到自己要找的书。如果没有目录,像个人传记类,名人散文,小说倒是可以随便拿,随便看。需要专业一点的书和工具类书,还是有必要买,以便不时翻看。
如果不是眼近视度数有点高,眼底有支些差,除了买书与借书,还可以用手机读书。不但随叫随到,做起笔记来也更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