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言文都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及其所受到的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一个班借用茹意的思路上,另一个班用以读代教的方法上。
先教《咏雪》篇。百度“谢家”一词, 出现的第一个释义是:指晋太傅谢安家; 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可见谢家是名门望族中的泰斗。谢太傅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淝水之战”的总指挥,“东山再起”典故的主人公。这样的大家族,这样的大人物,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亲子关系如何?
板块一:演读谢朗和谢道韫的两句诗,品析两个比喻的妙处。
试着读一读“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揣摩两人的语气和神态。
学生们纷纷读了起来,点了几名同学在班上范读。然后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一生言,谢朗吟诵时是迫不及待、自信满满的。一生否认,认为应该是从容淡定、缓缓吟出,并且拿谢朗参加过淝水之战,经过历练,理应是沉稳之人作为证据。我提醒同学们要紧扣文本去找依据。另一生言,应该是既高兴又有些不太满意,“差”是大体的意思,说明谢朗觉得自己的比喻并不十分得体。看来不辩不明。
(多媒体出示谢朗履历)
“谢道韫吟诵时绝对自信满满”,同学们异口同声,“‘未若’比不上,不如,语气非常肯定,很自豪,胸有成竹”。
两个比喻,哪个更妙?
明确:“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比喻,只写出了雪的颜色像盐一样;“未若柳絮因风起”,既写出了雪之颜色洁白、形态轻盈,还让人联想到了春天的希望、温暖。
(多媒体出示谢道韫履历)
板块二:作者如何评价这两个比喻?谢太尉的态度如何?谢太尉是个怎样的长辈?
同学们各执己见,大部分同学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了作者和谢太尉身上,还是没有学会去文章里找依据。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公大笑乐。
思考:为何要补叙谢道韫的身份?演读“公大笑乐”,你读出了谢太尉的态度吗?
明确:作者借咏雪的故事,赞美谢道韫的聪慧。而谢太尉用赏识的眼光看小辈,在他眼里两个孩子都很优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比较:你和家人闲暇在一起时会做什么?谢太傅和他的家人在一起做什么?(对比《五猖会》里的父亲与迅哥,对比《傅雷家书》中的父子)
明确:谢家长辈小辈一起吟诗作赋、讨论文章义理,重视孩子们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温馨,令人羡慕。谢太尉没有封建家长的专制和权威,平易近人,亦师亦友。
再看《陈太丘与友期行》。
分角色演读元芳与陈太丘友的对话。同学们对元芳辩驳时的神态与动作,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父亲之友骂“非人哉”,话太难听了,元芳应该是指着鼻子高声怒骂回去。
(多媒体出示课后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理解“方正”的意思。)
元芳是个方正的孩子吗?
明确: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称对方“君”,元芳以礼相答)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在父亲的朋友当元芳面骂很难听的话时,元芳依然称“君”,可见元芳说话做事有分寸,辩驳有理有据,态度不卑不亢,是个方正的孩子,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表现出良好的家教。)
“元方入门不顾。”
(表现了一个七岁孩子率真的天性。)
以读代教,读得有趣,读中思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