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2019-03-05 张立新 || 由一个关于“安全感”的问题

2019-03-05 张立新 || 由一个关于“安全感”的问题

作者: 博慧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09:06 被阅读117次

    心理学中级研修班上,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关于“安全感”的问题。

    我们刚刚学习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下到上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一个金字塔的形式,越往下越基础越重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这个同学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和归属的需要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但是当他成人以后,换了新的环境,遇到了种种的危险,是不是这时候他以前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就没有了呢?

    老师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我们研修生一个个去回答他的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还有安全感,有的说没有了安全感,需要重新建立等等。看老师的表情,好像大家都没有给出老师满意的答案。那么,有的同学问,老师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老师说,大家不要只看到表面的问题,这是咨询中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去挖掘求助者Question背后的Problem。不要直接回答Question,那样会被求助者牵着鼻子走的。可以问求助者: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呢?你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呢?等等。从而逐渐展开讨论,一步步帮助求助者找到他真正的Problem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咨询理念,但是初级心理咨询师可能为了缓解一些咨询时的焦虑,就会非常想直接回答求助者的表面问题,往往沉不住气。

    其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是一种建构,学习的时候是按照五个层次来分的,但是,实际的咨询中,遇到的每一个求助者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情况也会大不相同。比如说,有些人可能没有很好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他们有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能是高层次的需要代偿了低层次的需要吧,像江姐这样的共产党人应该就是如此。

    所有的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效度和信度,在实际咨询工作中,我们要学会适当进行解构,灵活的掌握和运用。

    话又说回来,如果是我们就是要研讨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本身,他提出的这个有关安全感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想到到了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鲍比和安斯沃斯等人根据大量对3岁以前婴儿及其母婴关系的观察,得出了依恋关系的结论:人都具有与特定的人物形成强烈的感情纽带、形成依恋关系的基本特征。

    孩子最早的安全感的感受主要是通过跟养育者的身体接触而获得的,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安全感主要会转变成为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是过往的小时候的体验的总结,是一种更多的主观上的感受。小时候有安全感的人,成人以后常常有比较好的内心感受上的安全感;而小时候在关键期(6-18个月)没有培育出好的安全感的人,年龄大了以后即使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养育者天天陪在身边,也是比较难于弥补的。

    所以,对于这个同学的问题,我比较乐于给出的回答是:这个人如果小时候关键期建立了很好的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就会内化成他的人格的一部分,除非再遇到大的创伤,一般情况下,即使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他的内心仍然是有安全感存在的,只不过他需要用他的智慧和策略去应对外界的种种状况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05 张立新 || 由一个关于“安全感”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gg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