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比如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我们指涉的大部分都是依赖视觉的文学、雕塑、绘画等形式。听觉,有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形式。而现代影视,则是视觉和听觉共同制造的一个奇观。味觉我们就不说了,它是人类的生存基础,在实践中也衍生出了许多文化的现象,最近这两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就把吃把味觉提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嗅觉是几乎完全被忽略的一个感官。而且对于这点我们却从来不觉得奇怪。我们闻到了什么,喜欢或者讨厌什么样的气味,类似的问题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
那么,嗅觉真的无关紧要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入到今天的主题
• 游牧人的生存天赋:嗅觉与生命的深层关联
当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那是人类进化的初期,上天赋予了人类敏锐的嗅觉,这是一份珍贵的天赋。它使得远古人类得以捕获猎物,不至于饿死,也可以防止人类是有食用下有毒的食物。在那个时期,嗅觉是人类各种感官之首,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嗅觉如此重要的效用,所以嗅觉组织突起在神经组织上的小节长入了大脑。
一个更为简单的事实可以证明嗅觉与人类非常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看,我们只需要闭上眼;不想听,我们只需要捂住耳朵,不想触摸,我们只需要一层物理阻隔,但是我们却无法停止嗅闻,因为我们无法不呼吸。
一个人一天呼吸大约23000多次,各气味分子随着呼吸进入身体,又从身体散发。我们自以为自己是“视觉动物”,然而事实是,根据实验数据的保守估计,人类可以分辨的气味数目是数以万亿计的,而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颜色数量,不保守的估计大约仅为1000万种。
也许,从生物的层面来说,我们人类更接近于,嗅觉动物。
•气味与记忆,为什么气味储藏记忆
从神经解剖的角度来解释,整个嗅觉系统与负责情绪加工的边缘系统是高度重合的。位于我们鼻腔后端的嗅粘膜上面有嗅觉感觉神经元,当气味分子与它接触,它只要一个突触就能进入大脑,进入到气味加工的第一站——嗅球。
从嗅球再前进,也是只需要一个突触就是杏仁核。而杏仁核是人脑一个非常重要的负责情绪加工的脑区。也就说,我们的鼻子,离杏仁核非常非常近。
此外,大脑参与嗅觉加工的结构还包括海马体,我们都只知道,这是与人类记忆尤其是情景记忆有关的脑区。大家可以注意到,嗅觉是所有的感官中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丘脑就可以直接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而丘脑则被认为是感官的中息站。
比如当我们睡觉的时候,丘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降低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睡得很沉,就听不到周围的声音或者感觉不到光线。但这种时候,你还是在呼吸的,环境中的气味还是会随呼吸进入嗅觉系统,且并不会经过丘脑。也就是说,周围环境的气味会影响你睡眠的情绪。如果你想做个甜甜的好梦,也许给卧室增添一点愉悦的气味是个好方法哦。
更具有科学价值的事实上,嗅觉障碍是人类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的症状,比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病。研究发现,在病人出现运动障碍之前的4到8年,病人其实就可能出现嗅觉问题。因此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到嗅觉与人类健康之间奇妙的关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总结:人类进化到现在,我们不需要用气味标记领土、捕捉猎物、躲避天敌或者求偶交配,但是人类社会却一直而且愈演愈烈地使用各种气味成分。
也许,嗅觉其实是人类进化中的老司机,我们虽然已经不靠它领路,但是我们还是挽留它,礼敬它,偶尔还听它讲讲段子,是因为我们的本能深处怀念当我们还是动物的时光,这是我们与大自然深深关联的部分。我们的嗅觉在进化中弱化了,而空气的味道,则不遗余力地让它恢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