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413100/b3c27625743bc365.jpg)
引言: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看侦探推理类小说,总觉得某些作者有些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或者主角们依靠光环疯狂作死,或者反派无脑一下暴露,或者压根我分析不出来谁是凶手,感到智商被侮辱,或者剧情太低能,毫无推理分析乐趣。
但是偶然间发现一本清新脱俗的推理小说,就感觉自己赚到了1个亿,而这本《瞌睡虫警察局长》,就恰恰好,长在我的审美上。
剧情篇幅不长,却生动形象,一个短篇一个小故事,不太烧脑,推理剧情也在线,主角平凡不作妖,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有完整的逻辑和动机,你会不自觉代入自己到故事中去,与之共情,然后陷入沉思。
关于局长五道三省:
这个人设,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他有些过于完美了,怀疑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人存在,所以我整个人心里对他产生了很强烈的抵触情绪,他除了打瞌睡、不管事,就像个体贴人民的老好人,经常走基层观察体验民情民声,分析了解案情也是几页纸就能轻描淡写地搞定前因后果,没有什么欲念,淡泊名利,上任之后也没什么野心,得过且过的,像一条在警局打工的咸鱼。
后来我想了想,这本书的出发点并不是从局长本人的角度,被人转述起笔的故事大概率会被美化,这是其一,其二是我们在社会侵蚀太久、太深了,反而很难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纯粹的好人了,连书籍里出现的,都要怀疑其真实性,大家一起同流合污多好,谁也别嫌弃谁。
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可悲了起来,鄙夷自己的卑劣。
局长的好,并不是好在表面上,言行举止、时时刻刻,他都在坚守自己作为警察的信念。
特别是有一段话,我读起来特别有感触,比如:
“关于世间的不法和罪恶,犯下这些过失本身对于人们来说即是一种天罚。即便是行不法之事而逃过法律制裁、看上去尽享荣华富贵的人,仔细观察也一定能发现他们已经在某些地方受到了惩罚。因此对于犯下罪过的人,我们要尽可能地抱着同情和怜惜的心态去处理和对待才行。”
这句话用我们的古话来说,就是相信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作恶之人可能在其他地方已经受到惩罚了,比如良心的谴责,当然有的罪犯完全没有良心,作者的意思或许是说,报案人员需要有同理心,我们需要找到坏人变坏的原因,去规避它,改善它,消灭它,不让同样的事再次发生,这个比我们直接给罪人判刑更重要。
以及局长对于穷人有一颗悲悯之心,在《一颗珍珠》这篇文章里,局长这么说到:
“贫穷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局长忽然自言自语了起来,“毕竟正如刚才那位叫美希的母亲所说,这种时候首先被怀疑的就是贫苦人。可是,贫穷并非他们的罪过,没有理由因为贫穷,就让他们背上社会的债,不如说反倒是社会有愧于他们。真正贫困到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的人,绝不会犯下如此罪行,他们根本连犯罪的闲暇都没有。犯罪滋生于懒惰的环境,从安逸、狡猾、不劳而获、奢侈及虚荣中而来,而绝不是贫穷的产物,绝对不是。”
他同情穷人,认为穷人重情重义,把左邻右舍的情谊看得跟血脉至亲一般,他们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给予彼此温暖抚慰,他们的不幸不是因为穷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偏见,认为穷是病,苦是命,过分重视金钱欲望,而其实真正的贫穷是思想的贫穷,以及对于身边事物毫不关心的傲慢与无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