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悲剧》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年 美国作家
人总是有一种喜欢去窥视别人的不好的心态,或是称之为是小人之心态,或称之为是非君子之心态。见不得别人的好,见不得别人的富裕,别人好了自己就不舒服,别人富裕了就喜欢去就去打压。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吧。举个例子,我是不怎么喜欢美国的一些所谓的两党的民主制度,以及所提倡的一些极端的个人的奋斗史。我所不喜欢的,甚至是厌恶的制度或所谓的奋斗史,却偏偏在他们的国家发生了,在他们的国家发展了。我的喜欢窥视别人之心态就作怪了,我的小人之心或非君子之心态就蠢蠢欲动了。哈哈,原来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所知道的小说作者西奥多-德莱塞,是在看了他的《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后,才有了兴趣去看他的1925年写就的《美国悲剧》的这一本书。可以说,这是他创作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也使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至今依然有着警示的作用,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小说是通过小说的主人公克莱德,一个生活在穷牧师的家庭,家庭并没有因为信仰而带来幸福,相反却过得十分的贫困而糟糕。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他离家出走,独自去闯荡世界。他当过饭店的洗碗工,洗衣房的工人,火车站的验票员,家具店的伙计等工作。这一些的经历,使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底层社会的各种人物的阴暗面,以及成了这一些阴暗面的牺牲品。为了贪图虚荣,为了出人头地,凭借着他的聪敏机灵,凭借着他的美国梦,在亲戚的工厂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去,还遇到了一个爱恋自己的美丽的女孩。但他并不满足,为了追求一位富家女,竟然狠心地把自己的已经怀孕的女友害死了。最终,没有实现他自己的美国梦,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受到了舆论的谴责,被送上电椅时才22岁,就此就结束了他的年轻的生命。
我以为,小说的主人公克莱德,他是贫穷牧师的儿子,家庭的出生,并不由自己的选择,也并不是邪恶的根源,只是步入社会后,耳濡目染,急功近利,吃喝玩乐,金钱魅力,加上以我为中心,只求个人发迹的美国生活方式所腐蚀所毒害。小说的作者既细致地描绘了他的坠落的过程,又深刻地解剖了他的悲剧的命运所造成的社会的影响。所以说,他的悲剧不仅仅是美国青年人的悲剧,同时也是腐朽没落的美国社会本身的悲剧。小说的作者自己都说,小说之所以成功,并非因为它是悲剧,而是因为它是美国的悲剧。
我也以为,小说把一件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放到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场景中去写,放到了一个竞选前夕的政治风云中去写,也放到了一个个政客们的卑劣虚伪的奢望上位中去写。是作者对美国的司法制度,竞选制度,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也有着自己的用意的。
尽管小说卷帧浩繁,构架巧妙,但是作者是站在了一个如何去实现美国梦的这个制高点上,去进入了另一个生活反思的强烈张力而贯穿了整部小说中去写,是令人信服的,也是令人接受的。就如同一只推拉自如的电影镜头,将全视角的电影语言,呈现了也洞察了小说主人公克莱德的内心交错的纷呈丰富的一面,拉进了主人公克莱德的行凶前后的惊心动魄的灵魂浮现的一面,也呼应了主人公克莱德的命运转换的齿轮来回滑动的轨迹的一面。有一位美国著名的评论家也说;小说的主人公克莱德就是我们的形象,又是我们的囚犯,他代表的不是我们潜在的伟大,而是我们集体的渺小,我们愚蠢爱好和庸俗奢望的共性。
所以我在想呀,如何去判断善恶,如何去理解人生?就像两个各自站在两边孤独的,模糊的,强硬的,逻辑的,原本两者之间完全可以跨越的鸿沟,由于狭隘的,冲突的,诱惑的,痛苦的而没有一起去跨越,是令人喟叹的,也是令人遗憾的。
所以我又在想呀,是小说的作者西奥多-德莱塞为我实现了去窥视别人隐私的小人或非君子的嗜好和愿望而窃窃自喜的心态。其实我是不能以小人之心,非君子之态,去揭别人之短的,别人之痛的。因为我知道我是没有资格的,也是没有能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