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路尽隐香处

路尽隐香处

作者: 地狱少女_72dd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14:58 被阅读0次

路尽隐香处

                                                       ——访辑里湖丝继承人

金色阳光在静静沉沉的乡土田地上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又在碧绿的波面上兜兜转转,然后才透过碧顶的大树在树荫里斜切下一溜阴凉。一缕清风抚过石板桥面上时光铭刻下的道道褶皱,拨弄着树上栖息着的蝉惹出了声嘶力竭的叫唤,然后才穿过过路人浸润汗水的发梢带走了几分酷热的味道。

这便到了辑里村了,那以“辑里湖丝甲天下”的美称名扬中外的村庄了。看起来平常非常的物事风光,却又涵养着几分江南女子的温婉细腻、缠绵悱恻,显出几分不同。绕过了几座桥,转过了几个弯,在路的尽头,终是见到了此行所要访问的人儿,辑里湖丝的继承人——顾明琪先生。

顾先生衣着朴素,已经年过七旬,半白了华发,被岁月的风霜洗礼过之后,一双眼睛却明亮非常,露出的笑容就像旭日阳光一般温暖服帖。他热情地将我们带到了他的工作室——一间传统的缫丝手工作坊。工作室没有名字,正是他无问名利,一心执着于传承文化,为根基培土,为文化注入鲜血的映射。

走入工作室,我们看到这原来是一字排开的几间平房。室内摆放着长木方桌和长条板凳,两边是红木的多宝格,陈设着一些古玩、玉器等小品的古雅设置。左边是生火做饭的厨房,收拾得干净利落。右边是展览厅,收藏着传统的手工缫丝车和一些湖丝成品,还有一些名人的题字。

顾先生将我们安顿好后,让我们稍事休息,自己去了仓库里。一刻钟后,他为我们取来了一袋子当地的蚕茧。蚕茧分两色,白的皎洁无暇,丝质细腻;黄的色泽光亮,韧性十足。

他就着袋子里的蚕茧开始解说起来,讲的时候神采奕奕,说话条理非常清晰,仿佛回光返照。

他说,选蚕茧是制丝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的时候非常讲究,但凡有点毛病都不能入选。而湖丝的形成必须经过四部曲——莲心种的蚕,匀二叶的桑,穿珠湾的水,传世丝的艺。这四大价值元素形成了辑里湖丝的“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正因如此,辑里村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丝绸,以至于被引进京城和皇宫,最后成为皇宫制作龙袍、凤衣的贡品。

讲到这里,昔日光辉的岁月在老人的眼中泛起一圈又一圈光亮的色泽,与那窗棂中透进来的金色阳光相得益彰。然而日头渐渐被云层笼罩,老人脸上的光亮愈来愈弱,老人的语气也愈发感伤。

他说,然而这些年,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和丝绸产业的悄然落寞,辑里湖丝渐渐地失去了它原本的荣耀。一方面桑蚕业面临后继乏人以及无法通过机械化的生产来替代,另一方面传统丝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重也在下降。辑里湖丝要想找回曾经的荣耀面临着重重压力。所以,他提出了养蚕“农场化”、“庄园化”的新思路,同时也表达了对政府和现代青年的希冀,希望大家合力谋求辑里湖丝的蝶变。而他,还会在这条路上默默走下去。

夕阳下山,在那条路的尽头,顾先生向我们挥手作别,依旧是朴素的衣裳,依旧是明朗的笑容,然而与初时不同,我们看到了他眼神里坚毅而虔诚的光,那竟是像信徒一般。顾先生已然化身一支线香,用生命燃烧着自己心中对湖丝文化的信仰,散发出隐隐的香。而这种香味,绝不能失传。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董丹娜

2018年7月15日

相关文章

  • 路尽隐香处

    路尽隐香处 ——访辑里湖丝继承人 金色阳光在静静沉沉的乡土田地上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又在碧绿的波面上兜兜转转,然...

  • 香雪海

    路尽隐香处 翩然雪海间 梅花犹可在 雪海何处寻

  • 路尽隐香处,飘然雪海间。

    三月天气渐暖,最适合赏花踏青、投奔自然。正如陶行知说的,“三月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按捺不住赏花的心...

  • 香雪海

    作者:雪苓 (另一首)邓尉寻香青霭落 路尽隐香处 琼枝粉蕊疏影斜 翩然雪海间 ...

  • 荆江之春•荆州的名字来自"紫荆"

    人类生而向往美好,花香恰逢人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路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 “春花秋月何...

  • 水墨国画——凝神

    路尽隐香处, 柳暗花又明。 国画不能放下,偶尔还是要涂几笔。 许久不练字,又放不开了,手有点抖。 所以啊,水墨国画...

  • 天地高

    路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梅花仍有在,血海无处寻。 — 一路人 宜浮游于天地间 低头抬头便是一生 为人为仁为忍 不求...

  • 喜欢夜晚和独处的人,不是寂寞,而是不喜欢别人打扰自己的清静。

    路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 梅花犹可在,雪海无处寻。 这首诗最早的出处没找到,N年前一部叫作《天外飞仙》的电视剧,把...

  • 走湖

    藕残桂香秋气高, 此时金陵最夭夭。 水色悠悠楼隐处, 回首不觉路迢迢。

  • 路尽隐香处 第一章 文/华唐

    1935年的北平格外混乱。12月9日,学生爆发“一二九”运动 在这样的年代里,达官贵人们仍旧粉饰太平,沉醉在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尽隐香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lb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