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遍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该书追寻明朝灭亡的源头,畏因不畏果,从万历年开始探求明朝的结构性矛盾,很好。从皇帝万历、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清官海瑞、军事将领戚继光和哲学家李贽入手分析其所处的环境和矛盾与冲突,也很好。
缺点在于其语言个态度上。语言,让我一度怀疑他是改名为中国人名字的国外汉学家,但其实并非如此。
此人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直到1950年才赴美学习历史学位,在语言使用习惯形成期间,完全没有脱离中国的环境,但在语言风格上更像一个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学者从故纸堆中爬梳而成的历史著作。在谈及明代历史与人物时的语气也是用一种漠然的冷眼旁观而非共情的理解。
既没有《明史》中的叹息悲悯与沉痛,也没有熊召政《张居正》与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中对人物关系的精准把握和字里行间缕缕不绝的感情涌动,没有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风趣幽默,更没有古代文人笔记中的典雅风流。
《万历十五年》的走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是宣传和包装出来的出口转内销的“外来和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