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结课

《论语》结课

作者: yr瑞_d826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08:29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是《论语》第十六章内容,读到这里,基本就见曙光,若问至今读到最好的书,答曰,非《论语》不可。

说到底,一切的语文活动,都将呈现于“实践的必然”,即写作的能力,。

 所以,构想用“小论文”的形式,要求结业。论文的论题有以下参考:

1.《论语》基本常识的探讨

2.《论语》中的“人和事”

 3.趣说孔子老师“待人接物”

4.一位皇帝想借一件”新衣“来识透人心,我们笑他”愚不可及“,那么从《论语》中,你又学会如何识人”“处世“?

论题可以自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关键要依凭对《论语》整本书的精读和思考,学习做“专题”小研究。论文,全部用word电子版,字数800字以上。

以上的多数是自己现编,想让孩子多“借题思考”,整合内容。比如,就近《季氏》几篇,论“识人”,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论孔子的“识人”“察其言,观其行”。这得意于“宰予”昼寝,忿然慨叹“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一个白天睡大觉,不思上进的学生,改变了孔子“信善论”的世界观。

孔子“识人”需“视动机、观方式、察情系”。原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人但凡行为,总有动机,先不论结果,“动机的正邪”是判断“德丰”与“德寡”的关键。再看,做事过程中“用的手段”,即使动机是纯,用心为好,若手段极端,亦将有失于天下,这类历史上很多,不胜累举。最后,看一个人做完事,是否“心安”。若做错了事,还“心安理得”者,实在罪不可恕;若做了错事,“愧怍自惭”者,实在情有可原。

孔子“识人”见于“细微之处。有“阙党童子将命”,从前有个孔子的家乡的小朋友,来向孔子传达信息,有人问孔子,这个小朋友怎么样?是“益者与?”是肯求上进的人吗?孔子回答说,我看见他“居于位”,大大咧咧坐在位子上,“与先生并行”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个肯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欲速成者也”。就这样两件“微细”之事,就能识人于德?但真的就是“不服不行”,且看我在班弟子某小生,学习成绩确也挺好,平日上课似也积极,但就是无大人时,“坐没坐相”,“说些小话”。一旦遇事,就发现某小生“各搬说辞”、“极力推责”、“叫苦连天”、“怨天尤人”,嘴里永远是“他(她)们如何如何”,这样的孩子,不论你怎样“对之付诸于心肺”,终将也不会“念你丝毫”。

孔子“识人”摆脱“人云亦云。“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一个人有人认为好,也有人认为不好,这才是正常,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或者“都厌弃”,非常态的东西,一定有人”作怪“,所以,我们不要轻易“随大流”,不能轻易的通过“大家的”评论来判定一个人的德行,也就是要避开”羊群效应”。

相关文章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跟着杜保瑞教授学《论语》

    (第二学期第6次课 ,本学期《论语》第6次课,论语总第10次课,《论语》讲完功德圆满) 内容:此次课是“治国”的后...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群而不党 释义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原文 《论语·卫灵公》(15·22):“...

  • 《论语》——儒家的“复”与兴(论语课程结课写作)

    我们《论语》课程已经完结,而我们最后一张学习的内容,是从政。从政,可以说是《论语》课程所有所学的“行”。而政,也可...

  • 结课

    本专业的课上完了。 得益于双学位还没有结束。 我的紧迫感好像少了一分。

  • 结课

    夏令营明天开始了,今天是最后一节课,因故转班去了另一个辅导老师,因发现这老师比之前老师好太多了,娃后悔莫及,...

  • 结课

    伴随着昨晚加班到深夜的果果组,截至到今天中午,幼儿园主题课程结课仪式以全部结束。 回忆中,想起每天早上...

  • 结课

    今天雕塑系很热闹,大二大三大四,都结课了,好多作品摆了出来,感觉软材料很好玩,大家都好厉害啊,之后就会有团队合...

  • 结课

    亲爱的乘客们,我们的列车从西瓜味的九月缓缓驶出,经历了十五个文化驿站,即将于这最后一站暂时停靠休息 请大家在期末考...

  • 结课

  • 结课

    第16周的课程还有明天一天就结束了,许多课程都已经结课了。 期末是最忙的了,现在又要考四级,不过还好,马上就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结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n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