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老联命题】美丽乡建,要疏通“城市经济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之间合作的渠道。
2018年6月5日,从皖北宿州城驱车途径一段河南再到位于安徽境内的砀山县,正是才上汴水新渠,又下黄河故道。
1855年,清咸丰五年六月,黄河溃决改道北徙,从此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的黄河也因此成为废河,却成就了有2500年栽培历史的砀山酥梨。
沿黄河故道两岸,是近百万亩连绵不断的成片果园,堪称世界之最,号称“世界梨都”、“中国酥梨之乡”。
良梨镇地处黄河故道,黄河河床沉淀800多年的沙土,细密柔软。这里的梨树王和梨树神300年树龄,一公一母年年结果。每到授粉季节,众人其上梨树林。
砀山是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掩映在梨树林深处的农耕文明博物馆陈列的东西挺丰富,且按照场景生活布局。
挺搞笑的是,村中有一条街好像是要模仿老徐州的民国一条街,努力而认真的描绘了些老广告,模仿了些转头拱形门楼。这美丽乡村建设单靠农村里的“创意”力量真不行啊。
不过,这村里朴实的举措,也反映出文创+美丽乡村的迫切性。文创+ 的“+”具体就是“四好”——好想法+好设计+好投资+好生意,即“创意產业开发”。
比如,创意开发、创產开发砀山梨。这砀山梨的故事很多,但是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讲啥样?差别可大了。
此次为期七天的“2049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江山万里行”,途径京津冀文化圈、中原文化圈、皖苏浙文化圈、浙东文化圈,涉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六个大运河沿线城市。
突出的感觉就是“城市经济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之间合作渠道要打通!
正是:
黄河文化传承行故道;
汴水创意开发待新渠
苏彤写于2018年6月5日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