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备课《滕王阁序》,总是会对王勃的一生唏嘘不已。“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可谓是少年天才了!20多岁就写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光是现场挥毫洒墨就足够有勇气了,能写得这样有文采、有内容更是让当时在座以及无数后人折服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死于溺水,死得如此平凡,甚至毫无意义。命运真的是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难道就是天妒英才?单就王勃在都督阎公举办的这次盛大宴会上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为人处世,所有人都明白阎公在为自己的女婿铺路,为何只有王勃耐不住满腹的灵感,非要站出来?惹得阎公怒而避席,这个时候他还看不出来主人的不悦吗?幸而史书中阎公也是个大度的人,为王勃的文采叹服后并没有其他“小动作”。情商真的是很微妙的东西,还是说,王勃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是都有这一身傲骨?恃才傲物,才华就是资本。
还记得,工作最初,组里两个前辈带我们吃饭,问我们“韬光养晦”的意思。当时并不了解前辈询问的含义,还傻傻地以为在考察我们的语文基本功……
好像从小就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们,别人几岁了在干什么。有一段时间,摘抄本上流行着张爱玲的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工作以后,更是被动地、主动地定了许多五年计划,记得,第一次看到有小伙伴立志自己5年内就要成为全市名师、名班主任时,我的思绪很乱,有佩服,有惊讶,更多的是迷茫和慌乱……
我大胆想象一下,是不是王勃在坎坷的遭遇中心态也着急了?所以才有“天妒英才”的惩罚?王勃如果能“韬光养晦”,是不是会有不同的命运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