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觉得有必要自我成长,随着对自己了解程度的加深。成为自己,活出精彩。
是因为这样才写下这个题目吗?
或者是因为有一位战友给我推荐了《被讨厌的勇气》?原来我的脑子里的假设是:不讲理的人是讨厌的?
还是因为自己做“老好人”时间太长了,太好说话,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处处受欺负?在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利,刺激的自己开始“叛逆”,要换一种活法?
都不是,仔细想想,是因为自己最近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一是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那么自己在读书、学习、工作的时候,是不是把注意力放到了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把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那可是真正的浪费生命,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生命无异于“图财害命”,而浪费自己的注意力,就是在“谋害”自己,真正的“自我攻击”啊。这和我知道并认可的观念不符:注意力是一个人的真正能够拥有的、有限的资源。注意力>时间>金钱。
二是参加覃杰的写作内测课的过程里,发现非常熟悉的内容,听起来就像新的一样。原因就是他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重新演绎了一些故事。从昨天的课程里,我听到:没有人喜欢听大道理,但是很多人喜欢听故事。
所以,我听了之后计划把自己的文章从讲道理的方式变为讲故事的方式。
这篇文章作为此类文章第一篇的习作吧。
我最近做的事,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我最近在忙公司创新孵化工作,你的单位有这样的部门吗?没有的话,赶快成立一个。国家战略里都把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来自于众所周知的“芯片卡脖子”事件。
我正在做到创新孵化工作,听起来高大上,实际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推动公司的班组创新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听起来挺空的,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实,把这件事情做好,就是我思考的重点。
回顾去年一年工作,我的做法是首先和大家一起对班组创新工作进行了一个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作为最小的工作单元的班组,创新的着力点就是立足岗位,解决问题。
大家普遍认为:创新天然的有解决问题的属性,从“创新性解决问题”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固定搭配就可以知道,创新是可以突破一些限制,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个经典的创新故事:国家大力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于是很多的光伏企业将光伏电站建在草原上。但草长高了会影响光伏板的工作,怎么办?赶羊进去就解决了。羊不老实,破坏光伏设备,怎么办?雇当地的人一边看着羊一边割那些羊不愿意够着吃的草,以确保冬季羊的草料。
进度
去年每周开一次视频会议跟大家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推动工作的效果很不明显。营造氛围的工作,又不能考核,于是我就想把自己学到的管理方法先教给大家,比如说 ,工作中的PDCA方法、六顶思考帽、头脑风暴法,还有角色扮演评价法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动,大家觉得创新工作还是挺好玩,也是有意义,有意思的。做到了有趣有料,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觉得我们一起开会学习,有了一些收获,打开了思路,创新孵化的第一步完成--达成共识。
展望
今年进入第二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制定一个目标,最起码要产生一些成果,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占用大家的时间,而没有成果。况且,班组是资源最少的组织,我想了很多办法都被自己推翻。
那么抓手是什么呢?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推行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管理工具。找来找去,我觉得OKR的管理方法非常适合于创新工作,于是我打算推广OKR的方法。
关于OKR
学习了OKR的书、听了一个混沌大学OKR专家的课程,于是,我就现学现卖,要求大家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制定出一个2021年的全年的OKR计划。
通过我和大家探讨,我自己也逐渐明白,OKR的计划不一定是全年的,有可能、有时候也可以按周、按月、按季度,甚至按两个月这样的节奏去制定OKR。OKR不像KPI那样是刚性的、考核期必须完成,而是体现出聚焦、透明、协作、调整的特点。
那么风靡大企业的OKR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他脱胎于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用得最好的人是谁呢?是 IBM的格鲁夫。提到IBM的管理,我又想到了关于华为公司的一段故事。
华为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人员急剧增加的大发展阶段,华为高层决定直接把 IBM的管理复制到华为的管理中,当时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提出的做法就是:先僵化,再固化,最后优化的三部曲,硬生生的将华为从小作坊式的管理转变为大企业的管理法,当时有人评价是“大马拉小车”,现在看来这是任正非全球化战略的深谋远虑。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OKR的管理方法在目前比较大的公司都有好的应用,比如用在谷歌就使公司的业绩呈现10倍的增长。谷歌的CEO认为,OKR就是一个”好的想法”外加“”卓越的执行”。而老师讲到的OKR工作法的重点只有两个:一个是目标也就是方向,简化起来表达,就是“要什么?”另外一个是怎么做到?关键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手段、什么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OKR就是过程管理的一种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单词,一个就是 what,你要什么?另外一个单词是how,怎么做到?怎样竭尽所能实现目标。
我觉得这也太简单了吧!
那好,学以致用。我就用OKR制定一个自己的目标和关键结果。
人往往在旁边看的时候觉得很容易,自己实际一干才知道其中的不易。
说干就干!我的OKR目标是什么呢?想来想去目标就是推行 OKR的工作方式,在班组创新孵化的过程中,推动大家都用起来。
这会儿纠结,目标怎样符合smart原则。
回忆自己制定目标时候的状况,我日常做的怎么样?结论是让人沮丧的:我发现自己没有制定目标的习惯。为什么呢?于是开始学习,怎么样可以制定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可以落地的,或者说自己怎么能制定出自己的目标来呢?嘿,还真让我找到了。
好目标的特征
好目标长啥样?听我一一讲来。
第一个特征:要有场景。
我在听覃杰讲课的时候呢,他觉得这是要有画面感。其实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
要想象出来一个画面,然后在这个场景里你想要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那我想要的场景是在2021年总结的时候,我可以说,通过 OKR的管理的推广,让这些创新的班组都使用OKR的方法,解决了他们目前岗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那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可以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这件事情就做得非常有意义了,可以写到我的工作总结里,也可以让大家通过创新工作,给自己的年终总结出来一个亮点。那有了这个场景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
第二个特征:要有差距。
还要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知道有多大差距?有差距是什么呢?比如说很多减肥的广告就会按照有图有真相来做宣传,就是先把这个人没有减肥前胖的样子拍出来,然后,再给一个减肥之后瘦的样子,美好的身材让人一看就有通过这个机构来减肥的欲望。所以要有差距,如果本来就挺瘦的一个人再减肥,那就是无病呻吟了。
第三点特征:有抓手。
那抓手什么呢?就是关键的节点,那关键的节点又是什么呢?比如,减肥的关键是不吃饭。而在我这里,抓手就是各单位的创新的班组都要用 OKR来管控班组创新。
第四个特征:有阶梯。
阶梯就是积累的方法,先慢后快。
说到这个话题,让我记起来有一句话说,财富增长的时候不是线性的或者平均的增长,而是刚开始的时候速度非常非常的慢,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增长。
覃杰讲了一个关于他的一个故事,他当时想:要积累财富,第一个动作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存钱。后来,他的一位领导告诉他,钱不是攒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而且直接可以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他创业之初,过得和大多数的创业者一样艰难。他首先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店铺,这个店铺,刚开始生意不好,他无意中通过写一些东西,通过写技术贴,让他的东西卖的好了一点,然后呢,他建立了淘宝商业联盟,然后讲课,帮大家解决广告印刷问题,最后居然达到了一单的收入就比一年的收入都多的情况。
他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富来临的时候不但速度极快,而且数量巨大。
所以从目标制定的这四个方面来看,首先要用smart方法制定目标。
smart方法里头最难的,是可达到这个指标,在KPI考核是时的博弈焦点;还有就是时间期限。
总结一下:目标的制定的方法,第1要有场景、第2要有差距、第3要有抓手、第4要有阶梯。
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是我关注少的一个新知识点。刚开始可以慢一点,“初生之物,其形必丑。”要给足够的关注和耐心。
积累到一定阶段,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这时候,就要掌握节奏,而且要做好认知上的准备。这样有了目标,有了关键的动作和结果的要求,通过OKR的四个特征使得创新工作有一个大的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