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以来,我的脑海经受着一个个认知冲突的影响,如同从4*4*4的立方体突然走到16*16*16的立方体的感觉一样,好像突然开始从感觉走到认知那般,把我之前所建构的支架推倒再重塑。就如同爱丽丝的镜子,背后藏着一大片风景。
也渐渐地意识到什么叫认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还有真理的相对性。比如黑暗除了代表邪恶还象征审判,而洁白不仅是正义还隐含危险。开始渐渐意识到原来那真的只是我以为的世界而已,世界他本来就不是如此,而且其他人眼中的世界也不似这般。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从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读英国人眼里的哈姆雷特,到中国人眼里的哈姆雷特,最后到创造自己眼里的“哈姆雷特”。带着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顺着认知的过程,一步一步走到重构和创造的阶段。我们立于的不是巨人的肩膀,而是丰富的材料。因为你会发现其实牛顿被苹果砸这件事的真假是有带商榷的,而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也是牛顿用来嘲讽竞争对手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提倡要学会审视和批判,也许你看到的就是假象,然后用这个为因,得到的就是谬误的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制于先前的认知思维从而导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当认知冲突来临的时候,总会相信着我们奉为“真理”的东西,然后带着先入为主的逻辑从而固步自封。
而且越往后你就会发现更多曾经被掩盖的东西,不是说唯心主义没有用我们才不学,而且因为我们没达到学它的境界,既然它能跟唯物主义竞争好几个世纪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信仰它,就说明它是有可取之处的。同样你也会发现好多没有发现的事情,比如他们的信仰与他们的背景还有身处环境等等有关。可以说,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干的这件事是理所应当,也就比如说,《四书章句集注》只能由朱熹编订,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能出自李白之手。万物皆有因果和它所存在的意思,蝴蝶都能成为“效应”,鱼死于车祸也就不足为奇。
现在我也终于对母亲的“要放得下才能拿起的”这句话有深刻理解了。确实有些东西握得越紧,你越得不到。就像曾经的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换不来我想要的东西那样。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等价交换的,价格都得围着价值上下波动,何况我们都定义不了不是商品的价值。我们想要改变价值,能做的就是像垄断资本家那样将“价格”变为“生产价格”,然后利用技术和剥削工人劳动时间等让自己的剩余价值最大利益化。所以看不到这些的人也就只能守着自己的不变资本过日子,而资本家就会拿着可变资本创造的更大的利益。资本家从不会吝啬把他们的钱投入市场,因为他们有底气,有能力而且有足够的自信去相信风险会带来更大的利益。一般没有底气没有能力的人才会计较得失,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有能力创造更大资本,把现有的东西仅仅握在手中就是心安和踏实了。可是他们忘了,他们不进步不代表时代不进步。所以要得到就要懂得如何失去,失去不是抛弃也不是放弃,而是轻装上阵。
都说下山比上山容易,但是下山比上山危险啊。而且学会下山比上山难多了,毕竟一不小心就是脚滑摔倒甚至滚下去了。要想做到以退为进,以攻为守也是需要有把控全局的信心的,一不小心就顺流而下爬都爬不起来,可是当斗争性统一性的时候,也是见证量变的时候。如同习惯了16*16*16的角度,突然要求以4*4*4的角度看问题那样,也如同用成人思维看孩子的思维那样,但是真当这知识结构打通的话,将会发现不一样的新思维。所以敢不敢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去相信自我,就看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和如何运用好自己现有的牌了。组合得好就是田忌赛马,排列不好就是全盘皆输。
知识重构的过程是那么难受,因为打破原来的知识结构和重塑的这两个过程要经历很曲折很矛盾又很痛苦的过程,但是当宫殿建成的那刻又是那样令人期待。我们总是期待着蝴蝶破茧而出的美丽,忽略了它蛰伏的勇气和坚持。没有一种美不带着痛苦,也不会有一种沉潜会是永久的痛苦,因为等待破土而出的时机是那第八十一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