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 历】 重温那青葱的记忆

【亲 历】 重温那青葱的记忆

作者: 07c212a5eb8e | 来源:发表于2016-09-22 15:41 被阅读0次

    背纤穷警察背后的故事

    1993年,我写了一个背纤穷警察的故事。这个报道采访实属偶然,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重庆市作家协会应邀在当时的长寿县出一本书,写该县各行各业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集,其中政法系统工作是一亮点。我当时受命前往采访,在公安局政治处,除了智破杀人案等事迹后,我在卷宗看到一份报功材料,是讲该局江南派出所民警周建在涪陵破获一起盗窃私人运输船舶案后,和几个船工一起,从丰都把一条机动船人拉肩扛背纤拉回长寿来。

    这份材料引起我的疑惑,既然是机动船怎么还要背纤拉回长寿?好几十公里不说,还是逆水行舟。为弄清情况,我从县城出发,又是乘车又是渡江,来到江南派出所。不巧,周建出去办案了,所长和指导员接待了我。

    经过询问,得知被盗的是一艘十来吨的机动大木船,盗窃者想把船弄到涪陵去卖,周建赶到时窃贼已跑掉了,只留下这艘没有油的船。当时,周建身上只有几十块钱,为了帮失主节省费用,只能用拉纤的方式从丰都拉回10来吨的失窃船只。时值暑热的七月,周建把粗大的麻绳套在背上,沿着不平坦的江岸,甚至是峭壁,逆水拉动着大船,麻绳湿透了,是汗水和血。一早一晚背纤,周建和同去的两个船工,整整几天几夜才将船拉回来。

    采访中,我还听说了一个关于周建救人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船老板的小儿子在长江游泳时,被激流冲到江心,这个船老板水性不好,只有在岸边边跑边喊救人。当时江边人不少,就是没有人敢去冒险救人。恰巧周建从公路上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奋不顾身跃入江中将孩子救起。老板当众拿出一叠钱要周建收下,周建拒绝了,他说:“一个警察哪里有见死不救的道理。”而当时他真的很缺钱,他的妻子原是长寿一家针织厂的工人,一次下班到食堂打饭路上不慎摔倒,造成大腿和一只胳膊肌肉坏死。面对妻子8000元的手术费,周建犯了难。他说,当时一个月工资才210元,针织厂也因经济困难,未付分文赔偿,周围的亲戚都被借了一遍,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5岁的儿子只能睡在茶几上。

    我想,这样一个可爱而又困窘的人民警察,不写出来就是我这个记者的失职。

    回报社之后,因为时间关系,我想他救人的故事等有机会再说吧,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今天才将此事续了上来。

    后来,我就把“背纤的穷警察”作为一个章节,写进了那本报告文学集,并以散文的形式在报社当期副刊上发表了。出乎意料的是,这篇小散文惊动了包括当时的市公安局局长郭元立和长寿县委书记在内的方方面面人士。郭局长说,他在当晚看到了散文后,一晚上基本没有睡着,没有想到下属中还有这么穷的干警,很是自责。次日一大早,他就叫上了当时的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朱新仁、秘书、公安报记者一干人往长寿赶。但在半路上,郭局长冠心病心梗发作,被送进了医院抢救。

    朱主任一行赶到长寿后,立刻会同县里有关部门,把周建妻子的大部分医药费用解决了。又按郭局长的指示,将周建从江南派出所调到了县局看守所,为的是让他方便照顾妻儿,还解决了他家床柜等生活必需的一些家具。没多久,立功奖章递到了周建手上。

    重庆公安报和公安部人民公安报同时登载了他们的记者与我共同采写的“背纤的穷警察”,全国多家媒体也随之转载。这篇文章被评为重庆市好新闻二等奖和人民公安报金盾新闻一等奖。那是需要正能量偶像的年代,几乎是一个晚上,用现在的话说,周建就拥有了成千上万的粉丝。慰问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校的小学生们集体捐赠分角钱,还写了感谢信;重庆急救中心外科医生们自己掏钱,给周妻做了恢复她手和腿肌肉萎缩的手术……

    在重庆法制报社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能够把现在还在公安机关工作的、这位当年背纤的穷警察周建同志请到前台,让我们共同分享他当年的悲与喜,如果这种回忆与思索能给大家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王小丁(曾任本报编辑部主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 历】 重温那青葱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pz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