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无意间读到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口气读完,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我不算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没有一个对文字的好的筛选标准(即冯唐后来所说的金线)。但这本杂文集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所思所感,真的让我不能不喜欢。我关注了他的博客,买了市面上他的所有书,愈发喜欢上他。那会儿他的“春风十里不如你”还没红遍大街小巷,他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也还没刷爆网络,喜欢他的还多半是文学女青年。我读他的书的时候想过他会火,但万万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
后来他的《万物生长》被拍成同名电影,《北京北京》也被拍成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但是都少了他文章中的那股气质。去年他参加奇葩大会,高晓松说起当年冯唐质疑韩寒代笔被其粉丝骂的很惨。这篇《大是》收录在《三十六大》里,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冯唐为此很郁闷,我一方面觉得他不是这种会纠结,在意别人评价的人,另一方面想着他这么敏感的人,一向以自己文字为傲,大概不能忍受网友毫无逻辑的谩骂。
冯唐自认是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我的观感恰好相反,他的杂文和小说写得都很有趣,当然也可能我对诗歌的审美不够,不太能欣赏,尤其是后来饱受争议的译本《飞鸟集》。网上骂他的人也很多,大多是说他太过自以为是,高估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又参加各种综艺,不过是为名为利。冯唐自己经常说想用文字打败时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流传下去,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我以前也总是有个误区,想读好书、经典、名著,但是真的去读一些好玩的、有趣的、气味相投的书,深刻不深刻另当别论,也是很有意思的。冯唐之于我的意义,不是教会我多少人生道理,而是看到他眼中的人生百态,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有一篇文章写《你一定要少读董桥》,我看到的时候想终于有人坦诚的直接的说出来了。当时恰好有朋友推荐我看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看完后观感极差,就想问一句:能不能好好写本传记。冯唐的那篇小文讽刺的很厉害,有种文人“杀人不见血”的利落。冯唐在书中写过很多人,司马迁、李渔、曾国藩、金庸、古龙......写他对这些人的理解,我不能都认同,但是很喜欢这些人物在他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我不知道冯唐算不算大师,但是在下雨的午后,靠在窗边的沙发上,翻开他的书,对我来说,是一件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