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70“没事儿别惹事,有事儿别怕事” | 也谈谈打人与被打

270“没事儿别惹事,有事儿别怕事” | 也谈谈打人与被打

作者: 洛爷与等等大王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21:23 被阅读0次

    孩子的生活中能否避免被人打呢?我自己个人的亲身感受是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的肢体冲撞是很常见的。

    这种肢体动作没轻没重的情况,在学龄前孩子身上太常见了,所以坦白说如果是超过两个以上的小孩子们一起玩,我觉得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在旁边观察,及时制止、提醒和干预,并且避开一些“明显看起来力度不知轻重”的孩子。

    处在2~5岁的孩子,他们不一定真的是我们概念中的“熊孩子”。很多事情他们想表达但却不够清晰,加上肢体动作的速度比大脑的反应要快,就导致还没想清楚就“行动”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力度的把握还不准确,才导致了很多“打人”的行为。

    被打了,到底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看过很多文章会含蓄地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又充满智慧地打回去”,但我反观这么多年对孩子的养育,我想我应该是一个比较坚定、并且从一而终的“反对者”吧。

    是否回击是“结果”(Result),是 A 对 B 做了什么。如果我们只看到结果,就会变得更加计较,如果孩子不回击就有一种“我家的孩子吃亏了”的遗憾。

    我们也会潜意识地告诉自己,孩子受到伤害不知如何反抗的话,就等于纵容了对方的“熊行为”,等于把我们的孩子变成怕事、软弱,连保护自己都不会的人,但恰恰是这样的想法,反而让我们想法偏颇,看不清楚状况。

    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够关注的是“互动”(Interaction),即A和B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因为孩子们的人生终究还是得他们自己去走,成人社会里所遇到的“欺负”与“被欺负”,比学龄前的肢体冲撞复杂万分,难道我们也有万能的处理公式可以教给孩子吗?显然不可能。

    我一直都希望我家孩子可以及早学到的一个道理是,如何更成熟地看待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个人际关系不是被动地由他人引导,而是孩子不管处在怎么样的状况下,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最合适彼此的互动方式是怎么样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舒适感”,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舒服”了,我们可以怎么做更好。

    不是别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对待我们,我们就要用错误的方式去回击他,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就要用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很多时候,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学习不会伤害别人。

    教养的节奏需要我们懂得放长线,看到孩子整个成长线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孩子当下不懂得如何说不,也比较抗拒积极地说不,那也没关系啊,我们完全回到日常后来解决。比如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和孩子模拟演习,平时可以“装备”好一些基本常识,那么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孩子才能有意识地运用起来。

    此外,孩子很喜欢听大人的故事,那么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小时候和别的孩子相处的状况,我们是如何去处理冲突,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以及怎么做才是积极正向的方式,这些也是我们可以在平时做起来的好的“言传身教”的方法。

    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也不必要求孩子立刻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学习自保和捍卫自己权利的路上,我们可能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

    即便是现在的成人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冲突事情不少吧,但是我觉得能够支撑我们心安无虞走下去的,一定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和我们的处理方式,是符合我们一直以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0“没事儿别惹事,有事儿别怕事” | 也谈谈打人与被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r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