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时代的《诗经》,是贵族的一种语言,而贵族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努力体现着节制、含蓄和超脱,诗歌是那时贵族社会里的奢侈品。
诗词至今仍然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诗词之所以美,是美在它词句的简练,美在词意的朦胧。
同一首诗词,一万个人读就有一万种意境。
同一首诗词,放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下读,又会是不同的意境。
所以,有人说,古诗只能古释,
我只能呵呵。
我现在就来用自己的话,译译李叔同的《送别》。
这首《送别》大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刚好我最喜欢的歌手朴树在这首歌上唱哭过,他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最好兄弟的离去,所以有感而发。
下面是正文。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还没从《清白之年》的无奈中回过神来,这个男人又开口把自己唱哭了,也唱哭了听到这首歌的每一位。
这个瘦瘦高高的男人,眼神清澈如他的歌一样干净,澄亮。虽已不惑,却还是像个孩子一样让人心疼。
孩子在这世上,是简单随性,从不被理解,不被包容的代名词。
这个孤独而又随性的男人,把自己过的像人群中的荒岛。
唱自己的歌,过自己的生活,遗世而独立。
在《大事发声》录音中,一首《 送别 》,让自己崩溃大哭,泣不成声。
他唱之前说,“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特别难熬,但在音乐里面的时候,即使唱最悲伤的歌也是享受”。
他一开口,那些悲伤便穿过屏幕,扑面而来,直击人心里面最脆弱之地。
谁的生活不是在煎熬,为了各自的责任与担当,风尘仆仆游荡于人世间。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无可奈何的事。
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首歌里,一个故事里,才会浮现出那个真实的自己,脆弱的不堪一击,委屈的像个孩子的自己。
这首《 送别 》小时候老师就教过,那时不知悲伤为何物的我们,只是把那些歌词烙进了心里,却不解半分歌意。
在流行歌曲迭出不穷的年代,在为生活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再也没有刻意去听这一首,被传唱了一个多世纪的歌曲。
而朴树用他独特的音域和感悟,把这首歌的悲伤诠释的淋漓尽致。把这首歌的每一丝伤感,唱进了每个人心里,让每一个人都听懂了这首歌。
一旦听懂了这首歌,那份悲伤与无奈便从心底涌出,无边无尽。一个人的脆弱与渺小,微尘浮生。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生命中那些曾经以为会相交相知一辈子的人,在世事多变,人生无奈下,各奔东西,再见无期。
有时再见,是再也不见。
那个痴心不改的少年,再也不见。
那个许诺一辈子同行的人,再也不见。
那些一起喝酒、一起撸串、一起夜半闯坟场的兄弟,再也不见。
眼神温暖的外婆,再也不见。
那个待我如宝宠我如珠的老师,再也不见。
还有那个明眸善睐,灿烂如春花的自己,也再也不见。
......。
有些送别,是生离;有些送别,是死别。
人生江湖,相爱相杀,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寸心之争,忘了初心。
争为何?不争又为何?
林语堂的“不争乃大争”,又有几人能参明悟透。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我穿过世事渡万水而来,你放下繁琐过千山赴约。
卸下所有的沧桑,扔下所有的面具,剪去流年的墙。
端起面前的酒,过滤了寂寞、寒苦、无奈,一如从前你我的清澈时光。
第一杯,敬你我不老,鲜活如昨,还有亡命天涯的勇敢。
第二杯,敬往昔如狗,时光荏苒,再无岁月可回头。
第三杯,敬和光同尘,孤绝如昨,还有杀死庸碌的情怀。
......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千种情愁,万般思绪,融进杯中酒。
一饮而尽的,除了你我的情谊,还有世事的无奈,沉浮的挣扎。
我们既有入世的胆,就得有尝尽人间苦难的担当。
在生活里泥泞的时候,别忘了抬头看天,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一束光,来让心柔软敞亮。
你我都是彼此的光,此去经年,一别两宽,各自珍重。
寂寂寞寞的来,忧忧愁愁的走。
送别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每天每时每秒,
万生万物都在上演。
天和地别,
夜和晨别,
花和叶别,
鱼同水别,
我同你别。
自己也在同过去的自己别,
下一分下一秒,都已是全新的自己。
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离别,聚合,再离别中
缓缓上演。
最后,最耀眼最无可夸何又最逃不脱的离别,
是每个人与世界的最后告别。
尘归尘土归土,
从来处来再从去处去。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故事可以重头再讲,人生却不可以重头再来。
在有限的清白之年,好好的相遇,好好的相聚,好好的离别。
在最后一场人生最大的离别中,才能优雅的,不负流年、不负自己的与这世界告别。
我写朴树这首送别的时候,刚好多年不见的兄弟来看我,于是便有了以上的译境
也许下一次换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听这首诗词,又会是另外一种别样的解说。
忽然又想写段子
我不想读书的时候,就去照照镜子。
哎呀,又变丑了。赶快看书。
一星期没读书,鼻子歪了
半月没读书,眼睛小了
一月没读书,满脸皱纹了。
我得去美容厅,抓起包包准备往外走。
老娘一个大爆栗,
“你能有点公德心吗,这么丑,出去吓坏花花草草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