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赋闲在家专职带孩子,时间久了总会质疑自己是不是把时间浪费掉了,进而会质疑自己的价值。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他们就劝我说“你能把孩子培养好就是最大的价值。”我不禁立刻想要反驳,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孩子成才与否之上是非常的扭曲的。一是这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以实现的嫌疑,二是孩子的成长与成才与否虽然受父母影响但更多是受他自身的努力与境遇环境的影响,如果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失望。所以我很难接受放弃自己对工作和爱好的追求,完全投入于孩子的教养上。对我来说,孩子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前几年很流行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这个歌没有孩子前听是一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一种浓浓的感恩之情,可是现在听来却让我有一种恐惧之感。无论父母之爱多么伟大,可是一辈子的重要的记忆只剩下养儿育女中孩子的哭笑,那会让我感到是一种失去自我的生活。也许这在中国或者亚洲的文化背景下是司空见惯的。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应该和健康的。
在新西兰,孩子18岁成年后开始打工赚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非常普遍。至于结婚和养孩子,父母如果愿意帮你那是他们的情分,如果不愿意也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现象。父母在子女成年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孩子攒钱买房子看孩子。许多老年人在年老后住进自己的小房子里打理一下花园、见见自己的朋友、出去旅行。到了年纪特别大的时候,就住进有护士和配套医疗设施的有自己私人空间的养老院。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没有丧失作为老人的体面。说实话,如果让我过父母所度过的一生,我从心底是不愿意的。
中国的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可是正是这种毫无边界的付出,让孩子无法成熟有担当,也让他们对孩子的爱伴随着无法消除的压力。那种压力正是因为毫无保留的付出,所以才同时带着无法避免的控制欲。我不想活成他们那样的父母,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的翻版。那样的人生自己没有取自己所需而活,也掣肘了孩子的人生。
有了孩子之后,发现自己瞬间老了。现在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却已经开始恐老了。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想明白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也能过好每一天,不在寄希望于明天中蹉跎当下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