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458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第二章《策略篇》第四节|六步循环:让你没有做不成的事(二)
第二个步骤,为目标想一个策略。
血淋淋的教训是:
第一,千万不要把目标当策略;
我们很容易把目标本身当成一种策略,比如语文想考100分,其实它是目标不是策略,策略是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大多数人完全不去想,直接开始做题,开始写作。
我们习惯把策略部分给忽略掉,直接从目标跳到行动,导致很多行动对目标是无效的。
第二,千万不要把计划当行动。
很多人只定好了计划,就当自己已经做到了。
具体怎么定策略?
第一,指出通往目标的障碍和问题;
通往理想大学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就是那些你不会做的题目,所以你要想办法把这些题目给搞定,一点一点的去搞定,你离想去的大学就越来越近。
如果没有认清障碍,会瞎使劲,会把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一些会的东西上反复学,做无用功。
比如这次考试没考好,特别痛苦,许多人就把“没考好”当成一个障碍,劝自己别把这次考试当回事,平复心态什么的,但真正的障碍是那张卷子下面的错题。
只有把真正的障碍和问题准确的找出来,并且想出克服方案的人,才能够迅速逆袭。这就是别人复习四个月,顶你复习10个月的原因。所以制定策略的第一步骤,就是找出真正的障碍和问题。
“最好的……”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目标,是愿望,因此很难达到,所以目标要具体。
很多人做事都凭感觉,认定了自己就应该这么做,也不考虑行为是否背离目标,以及到底有没有在解决真正的问题。
而当你从目标出发去想真正的障碍和问题的时候,就会推翻许多无理的既定做法。
有时,人从目标出发,厘清问题时,就会发现好多人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并没有思考这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和障碍。
打开思路,才能找到最佳做法。
保证努力的方法和目标方向一致。
为什么人一定要有目标,其实本身就是为了催促人去取舍,从众多忙的事情中选出自己最想要的目标。
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做好很多的事情。
第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和障碍的方法;
你有100个方法通向目标,你希望自己每个环节都做好,但最终因为资源和时间有限,你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甚至一个。
具体要从哪个方向去突破,必须作出选择,这个过程也非常考验人,因为有风险,所以不敢选。
第三,方法之间成为系统;
什么是系统?一辆自行车就是系统,各个零件之间是相互配合的,组成了一个整体,让自行车动起来。
系统意味着:
一、每一个行动的目标是统一的。
二、每个环节之间是相互促进和连续,不冲突。
第四,集中冲刺,直到成功。
策略意味着:第一,找到通往目标的真正问题和障碍;第二,为这些问题和障碍去设计方案;第三,方案应该是一个互相促进和统一的整体;第四,集中精力去执行自己的方案,放弃其他的事情。
在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做记录。
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什么,你可以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说给别人听。
有些问题可能是你没想到的,你的思路可能会有漏洞,你的策略可能是不系统的,写下来,说出来才能发现。
而且我们的大脑在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瞬间工作模式,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闪啊闪,最好写下来,不然就会一闪即逝。
写下来还不行,你要把你的策略完整的讲给朋友听,当你说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吓一跳,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很荒谬,但是你真的就这么干了。
你只要尝试做几次,就一定能懂我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