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学习国学经典,老师讲到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听到这句话,我瞬间好像懂了一个人生哲理:人要想活好,必须从内自发改变,而不是靠别人的督促。我的心开始有点觉醒。当我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和美妙,我就想分享给身边的人。我想着别人会和我一样能体会到这样的惊喜。出乎我的意外,大多数人对这句话并不感冒,因为我有期待,所以收获了失望。渐渐的,我开始变得淡定,不再那么激进与冲动。只把这句话说给有需求的人,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欣慰。现在想来,这也是一种成长。
从那个时候起,因为鸡蛋的问题,我而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如何才能打破自己的壳,活出自己生命的力量与期待的精彩呢?
有些道理明白是一回事儿,做到又是一回事儿。所以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思考自己,也思考别人,包括我的学生。
他们学习很辛苦,但无论成绩优秀还是一般,如果你问他们热爱学习吗,答案几户都是否。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班级名次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学校名次也比较靠前。学习特别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她的答案也是否,这让我有些想不明白。当我问她不爱学习为啥还那么认真时,她说,父母要求的,这个年龄就该学习啊,不学习能干啥。
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想,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喜欢学习,甚至爱上学习,带着探索的精神傲游在知识的海洋,而不是像机器一样麻木无情的去度过一天又一天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
我给孩子们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享我的生活感悟,想把自己思想的种子植入到他们的心里,把他们都培养成热爱生活的人。
我的付出有些收获,但并没达到我的理想。我就一直继续探索,寻找更好的方法。
有人说,当老师准备好了,学生就来了;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了。这句话也有它的奥妙所在。
今年的九月份,同学阿曼把我邀请到找到北社群,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群,让我关注一下。我发现,这个群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大家都立鸡蛋,把鸡蛋立在光滑的茶几上,桌子上,瓶盖上,阳台上等等。鸡蛋随时随地可以立,数量有一个,两个,三个,最多的可以立五个。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也开始在家自己立起来。看别人的结果,似乎很容易,到自己这里,就有些困难了。好在我是一个不惧困难的人。于是乎,经过学习和自己的不服输精神,第一个鸡蛋就立成功了。那一刻,心里升起一种难以表达的感觉,仿佛有一股自信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
就这样,无中生有,我会立鸡蛋了。当单立不再是问题,我开始双垒,挑战起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我把这个事儿告诉给我的学生,并把自己立的图片让他们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不会相信,同时又感觉到这个事儿好神奇。
国庆节七天假期里,群里搞十五分钟立鸡蛋训练,就是看能立成功多少次。我报名参与了,并把感受发到了朋友圈,这一次激发了我们班学生的兴趣,有孩子开始挑战立鸡蛋,成功后第一时间把照片拍给我看,言语中有着激动不已的喜悦。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最后两个班的孩子有近一百名都能挑战双垒成功了。还有一个学生用了三个小时三垒成功。我们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喜悦,以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生日快乐,也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庆假期。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孩子和家长都乐此不疲的做着,给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改变着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直到今天,三个多月过去了,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还在坚持每天立鸡蛋,这些坚持下来的家长和孩子,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叛逆的孩子不再叛逆,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升,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孩子一学期进步了近三百名。他们的生命状态时刻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一枚小小的鸡蛋。
立鸡蛋训练又叫得一训练,源自于道德经第39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立蛋!立心!立己!虚极静笃!静极生慧!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在别人的世界里。不是我们能力不行,而是有限的认知阻碍了生命的创造。行与不行,能与不能,不是想出来的答案,而是做出来的结果。
你的想法塑造了你的物质世界。自从得识这句话,我便开始尝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
小小的鸡蛋,大大的能量。愿能赋予你我更多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