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蛋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牢牢地占据着一席之地。这种最简单的食材不管是在厨师、巧妇还是刚学会做饭的孩子手上都能成为一道美味佳肴。我不禁在想,是谁发现了鸡蛋的食用价值,特别想夸这个人是一个美食发明家。
鸡蛋的食用已渊远留长,我们不去探究世界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也不去追寻祖先的第一口鸡蛋是生吃还是熟吃,再纠结下去,怕是我也离祖先不远了。但随着时代变迁,有些鸡蛋的做法还是保留了地域特色的痕迹。
比如北方的鸡蛋灌饼,是鸡蛋与面的结合。把鸡蛋液灌进烙至半熟的饼内,热油与蛋白质的碰撞,耳边的滋啦声和荤香的气味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最后煎烙而成,趁热一口咬下,饼皮酥脆蛋液鲜香。
再说南方的蛋炒饭,同样是主食,这次是大米当了主角。米饭和蛋液在热油中跳跃,互相裹夹。炒至金黄,撒上一把葱花,香气扑鼻。一勺入口,不光米饭松软有嚼劲,裹在外面的蛋液也在齿间爆裂出浓浓的香气。
大部分人都无法拒绝鸡蛋独有的味道。它是为数不多可以代替肉类的食物,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高温烹饪下散发着迷人的荤香,有时仅需撒上一点盐,就能让人大快朵颐。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因时间久远已忘记了,但里面有关鸡蛋场景的描写却记忆犹新。
一户农村家庭,家里就靠母亲卖鸡和鸡蛋赚钱。儿子从来没有尝过鸡蛋的味道,他看着每天母亲起早收拾一篮筐一篮筐的鸡蛋很好奇,只知道这个是可以卖钱的。
他很懂事,每天匆匆扒完青菜和米饭就去上学,放学的时候就帮着母亲干活。有一天他在一棵老树下的杂草堆了发现了一颗鸡蛋。他高兴地捡回家给母亲,母亲摸摸他的头说:“今天妈妈的鸡蛋卖了不少钱,这个鸡蛋就煎给你吃吧!”
蛋液在热油中慢慢地鼓出了小泡泡,带着香气的白烟弥漫在空气中。真香啊!儿子的小鼻子不停地在锅边嗅着,不忍放过一点香味。当他吃下第一口鸡蛋后再也不能忘怀那个味道了。
自此之后他每天都在那转悠,可是是再也没有捡到过鸡蛋,连鸡毛都没见着。后来他实在没忍住,每天早起出门上学的时候偷偷从自家鸡窝里拿走一个蛋,然后等放学回家后骗母亲又捡到了蛋,这样他每天都能吃上煎蛋了。
可孩子的天真哪逃得过母亲,母亲气急败坏把他教育了一顿。他哭着说:“妈,我下次不敢了,我再也不吃鸡蛋了。”
邻居的奶奶跑了来,知道了原委,抱着孩子说:“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亏了谁都不能亏了孩子啊!”
电影来源于生活,反馈社会现象。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鸡蛋的价值不比肉差多少。
我自己也有一段关于鸡蛋的快乐时光。小时候放寒暑假都会回到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家住在很山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依山而建,相隔很远。
小时候的我是个大懒虫,从来都是睡到太阳晒屁股。可到了老家后每天都能起个大早,公鸡的啼鸣就像是召唤一样,我背负着使命就出发了。
我的使命就是捡鸡蛋。爷爷奶奶家的鸡哪有什么鸡圈,都是满山遍野跑的。在哪下蛋都是靠寻摸还有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捡鸡蛋就是一场绝妙的寻宝之旅。
柴房里、松树之下、干草中,只要看见被压得圆圆的趴窝就有望捡到鸡蛋了。在山上一圈转下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小篮子满满的,心里得意极了。我对这样的冒险游戏乐此不疲。
奶奶每次都夸我是能干的小宝贝,用捡回来的鸡蛋给我做早饭。闻到鸡蛋香气的那一刻肚子才诚实地叫唤起来,一口下去,汗水和美味给与了身心的双重满足。
小小的鸡蛋有大大的能量,昨天吃着鸡蛋面的我不禁想起了这些有趣的事。那么你也有关于鸡蛋的记忆和故事吗?不妨也讲给我听听。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