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昊律师 (国内著名私人财富管理律师)
虽然前阵子娱乐头条都被薛之谦占领,但是9月16日这一天,是很多人都无法忘怀的一天:乔任梁逝世一周年。这一天,他的圈中好友们纷纷发布粉赤色天空图悼念;他的粉丝们也为其写了一封悼念信,来抒发思念之情。
不得不令人感叹惋惜的是,纵观这几年的商业圈,不论是明星,还是企业大咖,有太多人都在青春年华最好的时刻离去,亦或是本该享清福的时候彻底长眠。
2016年6月,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最终没能苏醒过来;
同年10月,春雨医生发布讣告,公司创始人兼CEO张锐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岁;
2017年2月,东莞证券在《东莞日报》上发布讣告称,东莞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张运勇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5日凌晨0时16分去世,享年54岁。
而且这些逝去的经营,在朋友嘴中好像永远扮演着铁打工作狂。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王健林的一张工作表,很多名人的工作清单,都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偷了《哈利波特》里面的时间转换器,不间断,就这样随时出现在世界各地。
不过,随着商业圈英年早逝的人越来越多,听到的癌症消息越来越频繁,让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思考“健康”的问题。于是,就在乔任梁悼念日的前一天,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里面深入分析了高净值人群有关健康的种种。
那么,这些忙到没时间对自己健康管理的高净值人士们,真的需要事事都自己办理吗?他们除了面对已知的健康危机,真的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高净值人士太容易亚健康
《白皮书》中有段内容很有意思,大概是说,有8成高净值人群,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健康管理不到位,而且最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管自己。
而且,根据城市、性别、年龄段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健康打分,高净值人士们对自己的总体健康满意度才7.85分(满分10分),甚至低于了心理健康的评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5-30岁人群,以及51岁以上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在面对事业上,前者是刚起步,身心健康都在最高点,而后者的事业普遍稳固,已经无需过多的担忧,因此健康指数普遍偏高。
而31-50岁的人群,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此“亚健康”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接踵而至,从而影响了指数结果。
从这个数据就不难看出,英年早逝的现象,总是发生在与事业处于水深火热斗争的31-50岁之间。
高净值人士总是喜欢清晨四点的XX城市
当年,有关于科比的“清晨四点的洛杉矶”故事被传到家喻户晓。甚至很多励志鸡汤公众号,都在呼吁,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就要做好不吃不喝不睡的准备,并从去探索清晨四点的天空开始!
于是,早就上了60岁的王健康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如果说只有这几个比较出名的名人才能做到的话,《白皮书》却告诉了我们,他们调查了500名千万以上身家富豪,他们的平均工作日睡眠只有6.6个小时,三成亿万富豪工作日睡眠不足6个小时。这说明,但凡是坐拥千万的人,多多少少都比普通人拥有更少的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成为主要问题
在这份调查里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睡眠重视程度得分高达8.4分,而他们对睡眠的满意程度仅7.9分。由此可见,睡眠障碍或成为高净值人士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分析可见,“睡眠较浅/夜里醒后难以入睡”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其比例达到了35%,其次是失眠,比例也达到了23%。另外,“多梦”的症状多出现在年龄偏大的被访者中,且年龄越大此项比重越大。甚至有三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在“多梦”症状的占比,也远超过其他人群。
于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62%的人选择运动健身,其次是改善饮食、调节作息时间。而且还有一项调查表明,有66%的人会看网上的养生信息。
并且可以想象的是,这些高净值人士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不惜花重金的。
调查内容表明,高净值人群家庭平均月花费为5.7万元,对健康管理花费占日常花费的比重为25%,大约为1.4万元。还可以看出,资产等级越高的人群,每月在健康管理上的花费占比越高。
王昊律师点评
虽然我无法给出像体育健身教练、营养师、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建议,但是通过健身、调整作息时间、改善饮食等方法,确实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些人是一边健康一边继续毁坏身体,自以为可以达到一种平衡,却忘记了伤害的威力对身体影响更大。
因此,看过陈妙林老先生传记的朋友们,都应该学习一下,陈妙林早早就开始着手规划退休的事情,安排一步步退居幕后。不仅将自己在境外的股权、资产早已放在信托里,规划好自己应当如何享受福利,甚至还没有强迫自己的儿女继承家业,而是将公司交由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来打理。
陈妙林自己的表示过,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于是本就身为运动狂热爱好者的他,想必后来退休的日子就过着骑骑车、游游泳、跑跑步的简单日子。
如此看来,人生需要打拼,但更需要有规划、健康的打拼。毕竟俗话说身体乃革命的本钱,身体都垮掉了,赚再多的钱,也是无福消受了,只有看病的份了。
免责声明:本文事实部分内容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白皮书》;照片转自:百度图片、《白皮书》、微博截图。事实部分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对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