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放松操】
《秦将南越王》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赵国东垣(今真定)人赵佗12岁,他祖上是赵国王族远支,因沙丘宫变站错了队而被贬为平民,家中十分贫困,以傭耕为业。秦国兴兵灭赵,赵国男丁投军旅,女子老弱务转输,他因送军粮到了井陉塞前线,因为聪明勇敢而被大将军李牧收为养子。
他见证了大将军李牧最后的时刻,对赵王迁和奸臣郭开恨之入骨。为了躲避郭开门客的追杀,他慌不择路逃到了秦军大营。由于声称自己是李牧养子,惊动了秦国灭赵大军的统帅王翦。
王翦是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的人,但李牧临终前对赵佗说,自己出使秦国时曾与王翦一见如故,立场之争也是无可奈何,如果赵国灭了,可以投奔他。王翦听了李牧的遗言,不顾秦军众将的反对,坚持收赵佗为徒,将其带回秦国抚养。
王翦的儿子王贲与青年秦将李信、任嚣等人起初对赵佗怀有戒心,经过一系列冲突后与赵佗化敌为友。赵佗15岁时瞒着王翦偷偷跟着李信去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王翦按照秦国法律让赵佗入秦官学学习,不准他在傅籍之前混军旅。
赵佗在官学中认识了师兄蒙毅及其兄长内史蒙恬,后来投身军旅,19岁时随蒙恬灭齐,后得知师父王翦正在南征百越,在蒙恬的帮助下调入了屯驻在苍梧郡的南征军,与王翦重逢。
五岭气候恶劣,王翦长年征战积劳成疾,最终卒于军中。赵佗则成为了苍梧郡尉屠雎的侍从军吏,继续南征百越。在这个与中原、楚地风土人情接壤不同的蛮荒之地征战多年。亲历了秦平百越之战的种种艰辛和复杂的边疆形势,差点在屠雎遇袭阵亡的那天死去。被入秦的越人苍梧郡监御史史禄保了下来,没有治大罪。
任嚣被派来接任苍梧郡尉,统筹对百越战事。他采纳了史禄的建议修灵渠,又向始皇帝举荐提出和缉百越之计的赵佗为副将。赵佗回咸阳接受始皇帝的召见,总结了前两次战争受阻的教训,提出了一整套平定百越的方略,受到了始皇帝的赏识。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南征军副将赵佗作为先锋率军平定了南海之地,设南海郡。又与任嚣、史禄联手平定了桂林郡、象郡。
赵佗以将军之职兼任南海郡龙川令,把新设的龙川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秦廷不断向岭南三郡输入物资和移民,想要彻底巩固这个边疆。但赵佗从谪戍到岭南的不法吏员、赘婿、商贾等人口中得知,现在的中原并不安定,暗流一直在涌动。数年之后,始皇帝驾崩,胡亥即位,赵高弄权,李斯与之狼狈为奸,皇长子扶苏自杀,大将军蒙恬冤死。灭六国时的众多将相死于这场政变。
赵高先前写过密信想要拉拢任嚣和赵佗,但俩人都没答应。于是赵高恼羞成怒,撺掇秦二世断了内地给岭南三郡的转输。这使得岭南的五十万大秦军民生计变得困难。赵佗辅佐南海尉任嚣效法蒙恬生前的做法,大兴屯田水利,又开通了南海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
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大乱。赵佗看到秦帝国的坍塌,回想起了赵国灭亡时的样子,不经心灰意冷,终日消沉。南海尉任嚣对已经没救的帝国绝望了,既不愿意跟关东盗军,也无心争夺天下,于是在临终前选择闭关自守,让赵佗代行南海尉事,自立为王,保全这来自不易的岭南三郡与数十万南迁的故秦军民。
秦朝灭亡后,赵佗铲除了所有不遵守任嚣遗训的故秦吏,自立为南越王。他一直默默关注着天下动荡,最终臣服继承秦制的西汉王朝。他先后目睹了始皇帝、秦二世、楚霸王、汉高祖、汉惠帝、吕后的兴衰沉浮,在天下迎来文景之治的时候辞世,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