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日记没说完的话。
D:“其实我出来这几年最对不起家人,父母亲年纪老了,没有照顾好他们。”
我:“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一开始我觉得大城市好,机会多,想着是不是靠自己奋斗个五到十年,事业有成,有房有车然后接家人过来享福。不过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许过个五年十年,我也就混得一般般,但是父母已经一天天老去了,这时我们在城市奋斗和家乡陪伴两个选项中就要有个选择,有点忠孝难以两全的感觉。我问了自己的内心,还是觉得家人更重要,奋斗是一辈子的事,在乡镇也可以。你也可以在小城市找机会,说不定有些岗位偏一点,别人不愿意去就是你的机会了。”
D:“我还是觉得大城市好,在大城市机会多,能人多,多和他们在一起能打开我的眼界,跟他们能学到很多;不像我们农村里很多人,一辈子就呆在自己乡镇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我:“请问大城市是有很多机会?你有能力把握住吗?再有就是,大城市很多能人,别人有什么义务去培养你呢?”
D:“是哦!别人都那么忙。”
我:“我曾经也有和你一样的迷思,觉得大城市好,交通出行、工作机会、娱乐消费等等都很完备,但生活成本也高啊,算下来真能存下来的钱跟你在乡镇工作挣得不一定差很远。我当时还有一个解释是:我只所以还没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很好的岗位,很好的公司去培育我,给我时间让我成才。但这件事可能吗?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去按照你的想法,你的需求去培育你成才,只有你自己。公司需要你来不是来当学生的,是当工具人创造利益的,只有你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公司可能才会更重视你。所以你会发现什么大城市的条件,能人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你自己能力如何呢?这个内在的核心是否得到了成长?这件事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拿你来举例,对你来说广州你是最熟悉的,但广州可能就你想要的服务业岗位不多,不过其他地区如佛山,中山,东莞等城市有,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呢?如果是我就去了,因为珠三角地区对于我们回老家的距离来说都差不多,但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找到那么一段时间,有工作收入能养活自己,也有业余时间去提升自己,而不是因为一个熟悉的城市反过来限制死了自己的发展。”
D:“也是,大城市都很美好,但现实都很残酷,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座城市的繁荣?学会自己思考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提升成长。小城市的发展如果与自己的能力发展能结合也是可以尝试的。”
我:“至于父母方面,趁限制父母还没很年迈,给个三到五年的时间让自己在外发展也是可以的。最起码你工作的稳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工作的底气你才可以谈其他的发展规划。”
我:“你之所以总是考虑广州的工作是因为你对这个城市很熟悉,大脑喜欢确定性的,讨厌不确定性。离开这座城市对你来说有很大的学习成本,这是一时之痛,如果为此错过了在别的二三线城市的好工作(保证生存并有时间学习发展),哪怕你呆在广州又怎样呢?一直这样找工作——失业——再找工作——失业地循环,虽然熟悉的城市是让你安心了,但大城市带来的痛苦,打击反而在一直折磨你,还不如短痛,趁年轻多做尝试也许另有出路。”
......
当然了,我的见解也是仅供参考,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人家里负担轻,工作岗位确实在大城市更多,待遇更好,是必然要到大城市打拼的;有的人岗位在大城市和乡镇都有,待遇差的不是很多,留在家乡发展还能照顾父母,这是可以考虑的......
我们需要破除的是唯大城市好的惯性思维,外在的条件,机会,总归要看是否适合于自身成长的核心,如果不匹配还硬拖着不放,就舍本逐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