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端平,意即待人待事、办事上面做到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看了这么一则视频。二个儿子回家看望父母,临走时老人给二个儿子一人一份礼物。给生活较宽裕的大儿子一些烟酒,而给生活较紧张的二儿子一袋桔子。二个儿子谁也没看里面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在老人相送下准备走人。此时,懂礼的哥哥心想,自己比弟弟日子过得好,父母却给这么贵重的东西,而弟弟只拿了袋桔子,心里过不去,就拿自己的烟酒换弟弟的桔子。换过来桔子,哥哥故意拿了一个桔子剥,手却不小心碰到里面的一沓钱。哥哥一下子明白了,赶紧又说桔子酸,把弟弟的烟酒换了回来。此时,老人非常不安,偏爱弟弟被发现,连忙解释,弟弟手头紧,你比他过得好。做哥哥的并未责备父母,只说了句谁叫我们是一家人。
父母待子女没有那个重那个轻,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有的时候孩子们条件不一,生活不一,而在父母心里,就希望每个孩子都一样的好。在有能力的时候,父母肯定会尽其可能帮助生活差、条件差的孩子,为的是孩子们都能跑在一条线上,不拖后腿。
现实生活里,父母的偏爱,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不理解、不通达的错觉和认识,造成家庭矛盾产生,影响家庭和谐。
常理说,父母待子女从来就没有二心,更没有偏心。即便有个别孩子特别的不顺心,也不会把其丢在一边不管。平常人们都说,二只手端碗,总想端平,而往往又难以端平。
于父母来说,总想端平那碗水,不让孩子们相互怀疑,更不想看到大家相互妒忌,最后兄弟姐妹结仇,那是件多么失败和不愿看到的结果。
端平一碗水,很多时候唯有理论的认可和可操作性。在实际中,这碗水还不是很好端平。
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和事。在同一个环境下,会面临到利益、位置、待遇问题。很多时候,一些好的机遇和事情到来时,也不可能人人皆有,只有极少的数量和可能,也就决定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拥有。在分配过程中,虽然会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公正,但最终的结果总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强,就是比别人好,就应该得到。反过来说,为什么有些人不如自己,反而可以得到。有人肯定说,你这不符合,那里还有距离。确实有很多情况下有人很优秀,却总是与名誉、利益、位置擦肩而过。有人便发愤地说,根本就没把水端平。
其实,这不能说水没端平。只是有的时候在条件适用、对人和事物的认识、对人的了解、看问题的方式方法、对策略的把握运用等复杂过程里,因人而异,难免会产生不同的偏差,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不同步的结果产生。
一碗水能不能端平?常理说,完全可以。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一个公心,一个公理,一个公德上来。做到了公,就算在能力运用过程中有失偏颇,也在理解和认知的范畴里。
在有些时候,水必须得端平,而在有些时候,水可能会端得不平。在法的面前,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和重要事项中,必须端得平。若端不平,就容易引起异议,引起人们对于正确事物的不正确认识,引起对社会的某种偏见。
而像对待子女方面,往往父母出于内心的某种特定情感,这碗水可能不会端得特别平,但也尽可能端平。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大多疼爱幼子或小子。除了传统的认识外,就是情感。大的关心小的,老的关心少的,已经成为刻在我们传统骨子里的一种文化。无论大的经历多少,得到多少,父母都会尽可能倾向小的。所以,很多情况下,这碗水确实端得不会太平。平了,父母做不到;平了,父母于心又不忍。
这么看来,一碗水能不能端平,没有绝对的可能,须得看环境、看事实、看情感。
把一碗水端平,不是会的会的问题,而是够不够这个勇气和能力,有没有这个担当和魄力。
对于常人看问题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看一碗水端平没有,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不要老停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事情,那这碗水可能永远也不会平。
而于端水者来说,这碗水不算太沉。但一旦好好的一直端着,还是会些重量和稳定性可言。因此,不要轻易怪罪端水者的态度或能力,必要时还要体谅其认真程度和尽可能平的努力。
总说人无完人,其实于端一碗水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只要这碗水基本平,不往外流,不完全倾倒,有些晃荡,有些不稳定,并无大碍。
当我们要求别人把一碗水端平时,是否也能适时站在端水者的角度看问题。如若能这样,很多情况下就会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猜忌、仇恨、不信任。
一碗水端平,不是件容易的事。真要做到,非一般情形所能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