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作者: 昱溪_32d6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20:48 被阅读0次

    记北师版八上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

    课本上关于本课内容设计了一个课时,主要包括蚂蚁爬行问题、利用方程思想求直角三角形边长、验证直角的实际问题三部分。考虑蚂蚁爬行问题在学生做题中常见且变式较多,故将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节课为蚂蚁爬行专题课。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蚂蚁爬行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展开图上画出并计算最短路径

    难点:长方体上最短路径的选择

    三、教学流程

    1.回顾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内容,明确其作用为已知直角三角形得三边关系求边长。再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一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新课讲授

    例1.出示课本例题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为防止课本上其他内容对学生思考造成干扰,故在课堂当中只画图、口述题目。

    这里注意例题当中的关键语句“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准确对点B定位)和“最短路径”(暗示解题思路)的理解。

    蚂蚁在立体图形表面爬行,所爬过的路径是一段曲线。这里的立体图形和曲线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题目要求的“最短路径”问题又似曾相识——学生在七上曾学习过有关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七下时又接触过“将军饮马”线段之和最短问题,而以上这些都是平面几何的问题。种种信息在暗示:这里应当化立体为平面,化曲线段为直线段,因此想到将圆柱的侧面展开。

    在展开的平面图当中找到A,B两点。A,B两点间的连线即为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线段AB的长度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关于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问题,我在课堂上共分了五种变式,总结了三个步骤(如上图)。每一种变式在分析时,先用A4纸卷成圆柱,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准确在展开图上找出关键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5小题“在圆柱的内壁,位于B点下方3厘米处的G点”。有了前4问的基础,学生1想到从A点先走到B处,再从B点下到G点处,学生2想到将圆柱的内壁展开,在“翻上来”。这时取一张a4纸对折,将折痕想象成杯沿。黑板上画图,找到直角三角形,再计算。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反驳学生1的观点。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观察上图,蚂蚁由A点爬到杯沿上的P点处,再由P点爬到G点。展开图中AP和GP为线段,而点A、点G为已知的两定点,点P不定且在杯沿这条线上,这又是“将军饮马”模型。而且将军饮马问题的第一步做对称点,其实就是我们翻折上去的那个点。

    例2.蚂蚁在长方体表面爬行问题。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这道题中,要求“路径最短”,学生首先的直观感受是经过的面越少,路径越短,显然,最短经过两个面。其次两个面是哪两个面?这里就要进行分类讨论了。先给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命名,图下底面无法经过外,其他五个面均有可能通过。学生分出四种情况,这时有学生提出: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全等,因此“前+右”与“左+后”是一样的。这里首先肯定,再通过计算进一步说明。

    爬行路径经过两个面,为了简化问题,只画出两个面的展开图即可。继续沿袭之前的步骤:展开、连线、计算。比较每种情况下的结果,选取最短路径。

    值得思考的是:最短路径怎样形成的?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比较不同情况下AG²的计算过程发现:结果都是4项式,且前三项为长方体长、宽、高的平方和——确定,第四项为二倍乘积项(源自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式,长宽高3选2的乘积)——不定。因此要让AG²最短,只需长宽高当中最短的两条在展开图中共线相加,与第三条构成直角三角形即可。

    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六:蚂蚁爬行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ee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