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娱自乐的笔记

自娱自乐的笔记

作者: Trust得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58 被阅读0次
    自娱自乐的笔记

    这是一本奢侈的读物。
    我不认为我读懂了,但是大脑确实开阔了,站在远处观望了一下“知”的局限性;简的重要性;存在的递弱。读完王东岳老师《知鱼之乐》这本书,凭借的是单纯的好奇,好奇心的驱动让我一点一点的前进,给自己的精神洗了一个澡。全书可以简化成一句话,那就是:递弱代偿。递弱代偿理论贯穿全书,渗透在每个角落。下面是一些自己的笔记:

    关于认知,感官愚钝是保护机制,人类的演化过程中一直从生理、心理上保护人类,而理智是超越感觉的。但是超越了感觉,它是否可靠?还值得探讨。

    世界本无色、世界本无音,那“有声有色”的世界不是真,问题出在感知,感知系统不是为了“求真”二是为了“求存”设定。

    我理解的一棵树和书本身不是一回事,我的理解是“主体感知过程”,而树是“非感知的纯客观通道”的自在之物。“主观认知”与“客体存在”不是同一的。我们总是自以为明白的方式被蒙蔽着而已,这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明白的方式建立在人类的感知系统上,或者说是以自我为是的方式理解世界。
    那什么为“知”?“无知”是“知”、“武断”是“知”,凭借逻辑、归纳、演绎得出的结论,它是正确的,此为“知”。同时,认知世界靠人,人的感知本身不可靠,它的目的是求存,而不是求真。严格来说,一无所知。或者说,认知是一个里程碑,不是终点。认知没有终点。提出问题——求证——提出问题——求证。如此循环。要去质疑,提出问腿,而不是盲目轻信,盲目的游荡在知识的海洋中而迷失。

    美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又不能脱离生活。美是一种联系,处于“感知”与“应的现实”之间。常常说距离产生美,一对情侣相处久了,感知与现实没有距离,不需要“美”作为粘合剂;当两者有距离,感知与应之间存在失位,需要一种粘合剂进行填补,这就是“美”。

    何为自由?需要清楚没有绝对的自由,及时最理想的自由,与现实交融,也一定会打折扣。“自由”是人从动物低级演化到高级,从生物自发能动性朝着精神能动性方向逐步转变。当理想的自由与现实结合,所谓最好的“自由”,实际上是打了折扣的“自由”,也就是80%的自由。身体是人无法跳出的枷锁,人是基因的奴隶,还是基因的主人?

    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还得从历史中去找根源,更进一步,从基因中去寻找根源。

    人在自然界处于什么位置?人在自然界的位置逐渐降低,而不是逐渐加强。人类文明经历过三个阶段:宗教阶段、哲学阶段、科学阶段。在宗教阶段,神是第一位的,而人是上帝所造,人是现实世界的主宰;到了哲学阶段,还是神与人的关系,但是神的权威逐渐弱化;到了科学阶段,生物学达尔文说人是猿人,是进化来的,以前也是动物,但有一句话却激励着人类:适者生存,人类任然可以自视为适应性最佳、生存能力最强的至高物种;到了心理学弗洛伊德,他发现,人类高尚的精神存在,其实受累与生物禀赋中最原始、最低级的性压抑的扰动,他可能转化为某种潜意识层面的紊乱,然后从哪里发起对精神活动最有力的支配。人类的位置又一次下挫。
    提出问题很重要,一个好问题胜过答案。就像写一本小说,结构本身独立于内容,结构能让小说更伟大,写一篇文章的构思框架最重要,思路不对,方向就会偏差,可能与走愈远,但:究竟是理论在前还是观察在前?究竟是逻辑引导事实还是事实引导逻辑?

    沉迷不可取,全然不懂更不行,要能做到跳出来。

    生命内在支撑力越来越狭窄,需要其他方面的代偿。

    这本书是一颗小石头,让我的好奇心如同水中的涟漪,不停的放大,正在阅读《西方哲学史》,补完课之后,再去啃《物演通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娱自乐的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e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