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本周《自证预言》的第一个例证,我讲一个麦克白的故事。
《麦克白》是一部经典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自证预言的故事。这部剧在过去107年间被改编翻拍了26次,平均每四年就有一部新的作品被拍出来,足以看出它的伟大。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先知吗?
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一定会说没有,怎么可能有呢。但是如果有人能接二连三的说出你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呢?你会不会改变想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人公“麦克白”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1世纪的苏格兰,当时苏格兰正在和挪威打仗。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大表弟以及国家首席大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把挪威打的是节节败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家心中,麦克白已经是连国王都要敬畏三分的护国英雄。
战事结束后,麦克白和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班柯”将军一起回去的路上,碰到了三个女巫。这三个长相怪异的女巫一见面就称呼麦克白为“考特爵士”,并且告诉麦克白他将成为国王。接着女巫告诉另一位班柯将军,他虽然不能成为国王,但他的儿子将成为未来的君主。说完这几个女巫就消失在一片迷雾中,留下这两个懵懵的将军一脸茫然。
随后不久,麦克白收到了国王封他为“考特爵士”的消息,原来的考特爵士因为叛国罪被处死了。女巫的预言第一次应验了。这下麦克白无法淡定了,他想起了女巫的预言,自己将会成为国王。但麦克白刚开始想的也只是:既然命运让我当国王,就自然有安排,我不用做什么。回去就把那三个女巫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妻子。
麦克白的妻子可不这么想,她野心勃勃,认为声望颇高的麦克白机会来了。但想要得到国王的位置,就要杀掉现在的国王。麦克白起初并不愿意杀掉现在的国王,只是最终也没能敌过妻子长期的枕边风,以及女巫的预言给他的心理暗示。在一次国王去他家里过夜的时候,杀掉了国王,然后他的妻子把罪证嫁祸给醉酒的守卫。
国王死后,麦克白顺利当上了国王,女巫的第二个预言应验了。但是老国王的儿子并不相信这个事情,由于害怕接下来麦克白要迫害自己,王子离开了苏格兰逃到了英格兰。而麦克白在成功坐上王位后,开始担心女巫的第三个预言:班柯的儿子将会成为将来的君主。为了稳住王位,他设宴刺杀班柯父子。不料在杀掉老班柯之后,让班柯的儿子逃跑了。
至此,麦克白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邪恶和虚伪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精神上却饱受良知的折磨,经常看到班柯的冤魂找上门来,内心非常痛苦,行为上却欲罢不能。麦克白妻子的境遇也差不多,连续的作恶让她的精神不堪重负。
人一旦拥有一样东西,例如权利和地位,就会尽可能的排除异己,稳固已有的地位。这一点在历史上的君主权臣当中,大都无法幸免,这就是政治。
然后接下来,麦克白重新找到女巫,请求他们预言未来的事情。女巫告诉他,过去的王室家族成员和班柯家族会是它最大的威胁,而树林向山上移动,则是他落败的征兆。
随后麦克白夫妇决定,铲除这两大家族,两人为此背负了更多的血债和精神负担。这期间,班柯的儿子找到之前的王子,共同组建了新的军队,誓死夺回苏格兰政权,打破麦克白的统治。
就在军队打到麦克白的阵营时,麦克白的夫人已经因为长期不得已的杀戮而导致精神失常,疯疯癫癫,不断的清洗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最终死于精神错乱。而麦克白因尽信女巫预言,没有做好战事准备,最终女巫预言第三次仍然应验了,王子的军队用树枝掩护向山上靠近,麦克白战败被杀,悲剧结局尽显。麦克白死后,前王子当上新的苏格兰国王。剧终。
只是,这最后一个预言没有应验,班柯的后代没有当上国王。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作品,莎士比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结局呢?站在自证预言的角度,莎士比亚是想借此暗示,女巫的预言并非是确定的命运。多变的命运一定有许多巧合,如果麦克白在一开始就立场坚定,没有被各种欲望、利益诱惑,就不会有后来的走向,很多预言不会应验,也就不会有这一整盘的悲剧。
在我人生最初踏入社会的那几年,我发现我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在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就知道能不能和对方合作相处。在那段时间,一个人在我眼里但凡第一印象没有建立好,在后面的合作当中,他所有的缺点都会被放大,冲突不断。而我对待另一些好印象的人则阈值奇高。后来读的书多了,我发现,所谓“刻薄”无非就是这样的差别对待。而且,我还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错觉”。客观的来看,这个过程只是自己把自己的好恶投射在外部之后,然后再根据自己好恶去行动,是最典型的自证“预言”。
现在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种错误,尤其是决策过程中,不要在下了结论之后,再找论据支撑自己的结论。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分开,独立思考。
因为现在我知道,你相信的“预言”,终将被“自己证明”。
网友评论